• 65阅读
  • 0回复

科技更需务实——政协科技界小组讨论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5
第2版(两会新闻)
专栏:

  科技更需务实
——政协科技界小组讨论侧记
本报记者 蒋建科
3月24日,科技界的政协委员们聚集在香山饭店,结合各人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讨论钱伟长副主席的工作报告。
屠焰委员说,报告把科技的作用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这几年,全国政协围绕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为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做些具体的实际的事情,这并不是不可能。他举例说,他与其他两位委员1988年就提出在圆明园建立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区,围绕这个提案做了三年的工作,终于得到国家科委和北京市的认可和支持。我们政协委员应该提倡联合,多做实际工作,提些有分量又切实可行的提案。
陶涛委员说,国家对大院大所在税收方面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作用是肯定的。但是,科研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她希望国家能认真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谈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问题,邹承鲁委员亮出了自己的统计数字:近10年,我国每位博士生导师平均只培养出1.3个博士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希望国家能在高级职称评聘方面制订些特殊政策,鼓励培养高级人才。他还谈到增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问题,认为如果现在不采取措施,二三十年后,人才问题就会成为大问题。洪朝生委员建议,我们能否大概计算一下二三十年以后的社会经济结构,以便确定现在的人才培养计划。
郭慕孙委员说,我国现在在外的留学人员,很大一部分实质已进入国际人才市场,我们应以竞争的姿态来争取这批人才。田复委员提醒大家对普通人才也应予足够重视。他说,解放初培养的人才已进入退休期,“文革”前培养的人才在“九五”期间将进入退休年龄。如何安排快退休同志的工作,如何加强培养大学生,应引起社会关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