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诗就是诗”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5
第8版(副刊)
专栏:

  “诗就是诗”辩
臧克家
这几年来,从谈诗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种论调:“诗就是诗”。有的,出于评论家之手;有的,发自诗人之口。乍看,似乎不错,仔细琢磨就觉得它似是而非了。诗,不论新体旧体,都需要有对生活的感受,有艺术表现能力,有思想内容,古今中外的名作,就是体现了这些条件的具体例证。可是,人对生活的理解,感情思想的形成,是受地位的差异、爱憎的悬殊所制约的。对文艺作品、对诗的看法,因为文艺观点不同而发生分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作家、诗人与倾心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作者,当然水火不相容。胸怀爱国主义思想的志士和灵魂丑恶的汉奸败类,岂能同日而语?因此,我认为“诗就是诗”说法,不仅是字面上的含糊,实质上是个导向的问题。如果取消了诗创作内容上的差异,那会成为“你好,我好,大家好”了。使丑恶不辨,良莠不分。诗,应该反映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呢,还是纯粹自我表现不管其他呢?诗人应该深入火热的现实生活,还是闭门寻句呢?如果不问人品、诗品的好坏,按“诗就是诗”的标准去衡量,那么汪精卫也可以戴上诗人的桂冠了。
两千年前,就提出了诗歌作用的四字经:“兴观群怨”,按事物的规律来说,应该是后来居上,新观念代替旧观念,“诗就是诗”,我看比孔老夫子的看法倒退了三舍。
我今天所以拈出这个题目来而小作文章,不是心血来潮,实在是有感而发。近十年来,西方的有些不良倾向的文艺思潮汹涌而至,资产阶级自由化兴风作浪,我们的诗论与创作都受了很大的影响。诗坛上,牌号纷纭,难以计数,怪力乱神争相表演,“诗就是诗”就产生于这样的气候之中。它,迷人,也惑人。不少人,把马列主义文艺观,视为教条,把《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看作过时的旧货,自我放纵,如狂风中的败絮。
我想,“诗就是诗”就是所谓“纯诗”的另一种提法,它宣传、倡导写诗要撇开政治,远离时代,闭口不谈人民性,社会效果。好似和这些要素一沾边,就不能成为高雅的艺术品,失去了诗艺的美感和它的永恒价值。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诗,应该是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但如果这种思想感情不同群众息息相关,心心相印,写出的东西决不会为人民所喜爱。写诗和写其他文学作品一样,它的神圣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广义地说,一切文艺作品都带有政治性和宣传性的。诗人写了诗,发表出来,白纸黑字,为了什么?古代诗人,把作品写在旅舍的墙壁上,有的大诗人,把个人的全部作品手抄几份分别保存在几个重要场所。诗人,不论今古,都希望自己的创作,有人诵读,寻求知音,以引起共鸣,产生社会效应而且越强烈越好。如果,一个诗人,脱离时代,脱离群众,不管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好坏,闭门写“我的诗”,也许他个人从中得趣,但我觉得这是可悲的。诗论方面,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地为四化而奋战的时代,提出“诗就是诗”的论调,与广大人民群众所要求的,真是南辕而北辙,它将引导诗歌走入死胡同。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两个月前我参加《人民日报》文艺部《江铃杯诗歌大赛》评选活动的情况。在征文中标出的题目是:《我们的时代》。它像一面鲜红的大旗耀眼而动人心。拿它和“诗就是诗”比照一下,是大有意义、深有裨益的。我花了半月时间,仔细地反复读了这40篇评选出来的稿子,篇篇生活气息扑人,时代精神昂扬,有深度而不浮泛,很有艺术表现能力。读了这些作品,我对新诗前途树立起信心。作者之中,除一二有名的诗人之外,全是来自各条战线的陌生名字,他们有了深厚战斗生活的底,所以笔下有情也有神。他们的作品,就是对“诗就是诗”的命题有力反驳,呼唤诗人倾心于社会主义伟大时代,走进火热的生活,写出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   1991.3.13.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