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说神道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5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谈片

  说神道韵
钱世明
我的一位挚友曾说:文人的画重在抒写情怀,读这种画得有读诗的水平和兴趣。而画师的画,重在状物,即使是大写意,也主要是写所画的物之意,这种画在看而不在读。这话给我猛悟禅机般的开释。
为自抒情致而作的画,与状写物形物意的画,从出发点上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它们各有优劣,不宜并比其轩轾。然则,既然是画,必有引人之处,文人之画靠情,画师之画靠像,如同北京小吃豆汁与西式饮料咖啡,取味不同,各有喝主儿。抒情画也罢,状形写意画也罢,其神其韵都是少不得的。无神无韵,如食品之无味,怎么吸引人呢?
一切艺术品——当然包括画——所以动人,全在有神有韵。神也者,艺术品内涵的活力(或说生命力);韵也者,艺术品外形所显示的活力,即生命力之外部显现。神与韵因此不可绝对地分剖而视之,有神必有韵,见韵自观神,桃李纷繁处,人间即谓春。桃李因春而发,春借桃李而显,谁也无法把抽象的春与有形的桃李割裂开来。作如是观,则文人之画与画师之画的根本区别便可得出:文人之画的神韵,是作画者情愫;画师之画的神韵,是所画对象的生机。一是状我之心,一是状物之“心”(生机、活力)。状我之心的画,把作者内心情绪表示出来了,至于淋漓尽致,便是上乘佳品;状物之“心”的画,把物的生机表现出来了,至于跃乎纸表,也是上乘佳品。如“纵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它是植物,当然不备人之情,但它的生机所显,使它动人,它的形态之美,使它动人。这就又涉及到形式美。形式美,说穿了也就是一种能动人的形式,是具有活力感与和谐感的形式。因此,状心之画可以不过分苛求形式的和谐之美,而状物之画必得讲形式美。只见和谐而不见机趣,是不完整的形式美,这样的画儿,画得再漂亮,也落个无神乏韵之诮!要重形式的美,就不得不讲笔讲法,难怪有人画一树、一鸟,要练上百千遍,修出硬功夫了。这么说来,好像我在扬画师之画而抑文人之画。其实不然。我是说文人之画,因其重在抒情,纵乏硬功夫,因欣赏者的注目点在观其情而不在品其像,便可以不苛求于笔呀法呀了。何况,既成画,则法在其中矣,人自为画,人自为法,岂有一家之成规可范天下画乎?情既出,自有动人之力显现,形式之美也自具焉。由此,我个人倒想建议:文人的画,干脆叫作抒情画。抒情诗写得好坏,有修辞技巧在,抒情画画得好坏,也少不得技法表现之成败。如此,文人之画也是有法的,表现出了神韵,就说明它有法在,以“画家”、“内行”自居而嘲之,便如同以好喝咖啡而视豆汁为泔水一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