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大桥沧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5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桥沧桑
江力征
夕阳把山顶抹得一片桔红,刀劈斧凿的两座山,晚霞中越发气势逼人。我们乘坐的小火车在桥上停住了。这便是人字桥,连接昆明和河口的桥。在桥头往上看,对山直插蓝天,桥下飞泉直扑谷底。寒风嗖嗖。整座桥与大山浑然一体。两山的隧道犹如老虎张开的大嘴,从虎口里吐出67米长的桥身。没有焊接的痕迹,全由一个个铆钉铆成;也没有桥墩,人字形的钢梁支撑着它硕大的身躯。
这座人字桥,是80年前由法国女工程师鲍尔波尔设计的。一个异国的姑娘,当年也许是刚出校门的阔小姐,怀着无穷幻想,在这穷山恶水处留下了她的足迹。
前两年来了8名大学生,他们看看桥和丛山峻岭,叹口气,摇摇头,卷起铺盖就走,招呼也不打。
昆河铁路如许高龄,多么渴望补充新鲜血液啊!一个人,只有献身于崇高的事业,他的生命才会发出灿烂的光华。我曾在长城脚下的青龙桥瞻仰过詹天佑铜像。尽管这站很小,但过路旅客包括许多外国游人,都用停站短暂的时间来到铜像跟前表示景仰之意:先圣啊,您的光泽滋润着我们。
人字桥因其形象似人而命名,但是鲍尔波尔女士,你信奉基督,可知道人字桥饱蘸了中国人民的血泪?
“有一次,工头抓回来10个逃跑的工人,用铁索将10个人的辫发串在一起,押向工地劳动。工人们沿着新修的曲折小路一步一步在陡峭的山崖上行进。雨后路滑,10个人拴在一起,行走十分困难。监工见他们走得慢,抡起鞭子就打。筑路工人咬着牙,强忍着疼痛,仍然不敢快走。监工头恼羞成怒,猛然一巴掌打倒了一名筑路工人。一瞬间,惨案发生了!随着一片惨叫声,被铁链串在一起的10名路工,一个跟一个跌下悬崖峭壁,粉身碎骨。”
“1908年初,人字桥南面的隧道即将开通。一天,隧道内突然发出轰隆隆的声音,越响越大。工人正在隧道工作,猛然间一块巨大的石头滚了下来,汹涌奔泻的地下水‘哗’的一声冲了出来,淹没了整个隧道。在洞内干活的筑路工人,有的被淹死,有的被翻滚的浪涛卷走,摔死在山脚底下。进隧道施工的两百名工人无一幸免。”
人字桥架设成功的时候,筑路工人已经死去800多人。人字桥是昆河铁路的一个缩影,在长达近8年的修筑时间里,8万多工人死于464公里的铁路线上。正如《滇事危言初集》所说:“闻各省工人被招而来,得以保全性命者,实不过十中之二三也。”当时,清政府驻法国滇越铁路公司的公办贺宗章不得不叹道:“呜呼!此路实吾国人血肉所构成!”
人字桥,用中国人血肉搭成的桥。
几十年风云变幻,人字桥又是祖国的缩影。一大批先哲、先贤、先烈,像奔驰的列车在桥上一一走过,使曲折的山岭透进一丝光亮。孙中山走过这座桥,这桥承载过推翻满清的武器;蔡锷经过这座桥,他举起讨袁的大旗;朱德带着部队跨过这座桥,他要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人字桥一带山高坡陡,火车跑得很慢,有些人遇上查票,居然能从前面车厢下来爬上尾部车厢。车站的职工吃菜全靠车拉,连续干旱十几天,喝水也会成问题。
50年代末,从南京运输学校来了一批学生。几十年过去了,如今他们已届知命之年;云贵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黑了他们的脸膛,难改的江南乡音混入了许多土语,但仍稳稳当当地在这里安家立业。人字桥,成了他们心中的桥。每来客人,他们都要带你转一转,看一看。
夜幕低垂,列车继续向高处爬去,茫茫夜色中不时闪出点点火光。那该是护桥人夜巡的灯光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