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突破弯道技术——首届亚洲杯速滑赛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1
第4版(要闻)
专栏:

  突破弯道技术
——首届亚洲杯速滑赛述评
首届亚洲杯速滑赛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8日晚在首都滑冰馆降下帷幕。杯赛期间,亚滑联在京召开会议,确定本次杯赛成绩为亚滑联首次记录。这次杯赛的成功举办,受到了亚滑联的好评。
纵观比赛,各队参赛选手技术发挥稳定,拚搏意识强,显示了亚洲速滑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男、女中长距离速滑水平的普遍提高,得到行家的认可。从奖牌分布看,各队均有所获,中国队与日本队平分秋色,各得4枚金牌,朝鲜队获得2枚金牌,打破了以往日本选手独占亚洲冰坛的格局。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我国选手速滑弯道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在全部10个项目的比赛中,无一人在弯道处“翻车”。弯道技术曾是我国选手的老大难问题,1988年以前,在与日本队7次交锋中,由于弯道技术不好,每次只能拿到1至2块金牌。1988年后我国冰协把弯道技术作为重点攻关课题,提出了滑“葫芦”等新的训练方法。
据本届大会组委会主任赵常态介绍,弯道技术的突破主要采取了三方面的措施。1、利用滑“葫芦”改进滑练比例。2、改进弯道蹬冰技术,把蹬滑和巧滑结合起来训练;3、用圆规定点法来训练队员的速滑倾斜度,增加队员的向心力。通过几年的努力,成效显著。宋臣、叶乔波等一批新秀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1990年冬季亚运会上整体水平接近日本队。本届杯赛,薛瑞红,刘洪波,刘yǎn飞夺冠,都得益于弯道技术稳定高超的发挥。
但是我国选手同世界优秀选手比还有差距。在中、长距离上,我女选手仍然后劲不足,后程训练有待改进。
通过本次比赛,我们看到了成绩,更看清了自己的弱点,这对发展我国冰上运动是个有力的促进。   
       彭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