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炼钢战线上的优秀共产党员赵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11-20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炼钢战线上的优秀共产党员赵旭
赵旭是唐山钢厂铸造部“抗美援朝号”电炉模范生产小组的组长(共产党员),虽然今年才二十七岁,但是已有近十六年的工龄了。在解放前,赵旭因为不愿向工厂管理人员进行贿赂,一直被分配当“外工”,一个月工钱仅仅够买一袋半面粉,还要把三分之二作为“征兵费”缴给反动政府。因此,赵旭全家四口人的生活很苦,三天难吃上一顿饱饭。解放后,赵旭当了炼钢工人。一提起这件事情,赵旭就激动得简直要掉下泪来,他说:“要没有共产党,一辈子只能当个‘外工’。”
赵旭学炼钢时,也有过一些思想顾虑。他想:“人家说,学炼钢得懂洋文,可是自己连名字也写不好,这怎么成呢?”但他想到这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就浑身有了劲。一个半月,他就能够独自掌握一个炉子。赵旭于是更加虚心学习,要把老师傅的本领全部学会。他对工作更加负责,经常对本组的工友说:“国家把炉子交给我们了,我们就得多加小心照管着!”
现在,工友们都称赞赵旭的技术高。这位年青的炼钢工人,已经像老年工人似的,能够从钢水喷射出的火线的高低和火花叉数的多少,从那新折断的钢块的窝纹和颜色,以及把钢块在砂轮上磨擦时火线放射的强弱远近,看出钢的含碳量,分辨出钢品的等差。工友们说:“老赵的眼睛就是化验室啊!”但赵旭毫不自满,依然虚心地学习科学知识,尤其是苏联的科学炼钢知识。
今年六月中旬,钢厂爱国增产节约竞赛开始前,钢厂的党号召“抗美援朝号”电炉的三个班学习苏联“快速炼钢法”先进经验,争取再缩短冶炼时间,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当时电炉上有不少工友没有信心,他们说:“解放后已经缩短过三四次时间了,现在的冶炼时间,在日本鬼子和国民党统治时代,大家想都不敢想。时间够短了,不能再缩短了!”“窍门早找光了,潜力早挖绝了,再挖只能在炉墙上挖窟窿了!”赵旭小组的个别工友也说:“苏联老大哥的设备好,咱们的条件不行,再快怕出毛病!”赵旭却有信心地说:“苏联能炼,咱们也能炼。”赵旭找了一本介绍苏联“快速炼钢法”的书和大家学习,并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终于得出可以采用“快速炼钢法”的结论。在大家有了信心之后,赵旭提出了“保持光荣,永远前进”的政治鼓动口号,一下子把工友们的劲头都鼓动起来了。大家表示:“坚决学习‘快速炼钢法’,再缩短冶炼时间。”
但在我国当前的具体条件下,采用“快速炼钢法”是有困难的,得经过艰苦的斗争。赵旭小组第一次试验没有完全成功。炼第三炉时,时间没有缩短,反而浪费了不少原料。有些工友的思想就波动了。个别技术人员说“学不成了”。但是赵旭并没有灰心。他在小组会上首先检查了自己的责任,说明这一炉钢没炼好,应该由他负责。他用其他两炉炼好的事实说明这种先进经验是可以采用的。他又用苏联专家曾经帮助他们炼钢的事实来鼓励大家继续试验。这时,大家心里又亮了。赵旭和大家研究出了第三炉失败的原因,要在下一次试验中加以注意。
经过赵旭和他小组的百折不回的试验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参照苏联“快速炼钢法”先进经验,终于制订出了快速炼钢的操作规程草案。“快速炼钢法”的试验成功了。不但炼高碳钢每炉平均可以缩短时间四十分钟,炼高锰钢缩短五十六分钟;就是最难炼的镍铬合金钢(双渣钢)每炉也都平均缩短了一小时又九分钟。这样“抗美援朝号”电炉组全年就可以给国家增产三十八亿元的财富。这个胜利,大大鼓舞了全厂工友的学习情绪,承认“苏联老大哥的方法真好”。
但技术监督课的某些人员的思想还没有完全搞通,他们说:“这样炼钢不合科学!”赵旭又用事实教育了这些人。他请求化验,化验结果证明了钢的化学成分完全合格,所浇铸的物件完全是一级品。这使得抱怀疑态度的炼钢工程师也完全信服苏联的先进经验了。
在全厂推行“快速炼钢法”时,有保守思想的人仍旧不愿用新方法炼钢。“抗美援朝号”电炉组的第一班生产小组长赵林芳就是其中的一个。赵林芳说:“这个法子还不如老法子顺手,没把握。”当小组的工友提出要学习这一先进经验时,赵林芳问:“磷高了谁负责!”有一天,赵旭交班时要赵林芳也采用“快速炼钢法”,赵林芳仍说“没把握”。这样一炉钢又浪费了四五十分钟的时间。赵旭在冶炼记录本上对赵林芳提出批评,同时把“快速炼钢法”传授给赵林芳小组的第一助手袁玉山(青年团员),要他带头学习。赵旭又动员赵林芳到他小组的现场参观,具体地给他讲解了“快速炼钢法”的优点和旧炼钢法的缺点。这才使赵林芳接受了新的炼钢法。“快速炼钢法”就在电炉的三个班推广开了。赵林芳小组打开炉起一直没完成过任务,学会“快速炼钢法”以后,七月份就超额完成了任务,而且钢的质量很好。大家更加佩服赵旭和他的先进生产小组。
赵旭对于本组的工友,更是不断地帮助他们提高技术,并通过实际事例,经常向工友们进行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因此在这个小组内,不光炉前助手技术进步很快,就连根本不管炉前情形的取锅工、造块工,也都懂得了很多炼钢知识。这样,他们的工作就作得更好了。
对于炼钢技术的改进,赵旭的要求是无限止的。为了把钢炼得更好,他们就建立了一种炉前会议制度。出一炉钢,就作一次研究,把研究结果记在本子上。这里摘录几段他们炉前会议的记录:
“六月二十七日:吴俊和同志又创造出修补炉嘴的办法。这样不但每天节省二十到三十公斤的镁砂,而且使炉嘴寿命延长二十倍。
七月六日:今日炼高锰钢比以前节省了不少时间。这是大家努力学习苏联‘快速炼钢法’的结果。
七月十三日:夜,两炉全是一级品,这是炉前、造块、取锅配合得好。
……吴俊和同志出渣时,耽误一分钟,影响了缩短冶炼时间。”
赵旭又能虚心地向技术人员学习,并且主动地向技术人员反映炉前情况,请他们指导。有一次有一炉钢发生了磷高、碳高的问题。赵旭虽然已领导本组作了研究,但为了对问题了解得更加深刻,解决得更好,他就向技术员于振业、车间主任王季良请教,结果,使自己原有的认识提高了一步。
赵旭和他的小组,永远在前进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