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信誉效益双丰收——中国打井队在喀麦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6
第6版(国际)
专栏:

  信誉效益双丰收
  ——中国打井队在喀麦隆
孙星文
中国地质对外工程公司打井队在喀麦隆极北省打出了300口井,解决了100多个村庄的饮水问题,博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扬。
喀麦隆的极北省邻近撒哈拉大沙漠,终年少雨,气候异常炎热干燥,当地居民不得不长途跋涉去寻找水源,甚至被迫离弃故土。
1990年3月,一支由甘肃省的3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中国地质对外工程公司打井队来到这里,受到村民们的热烈欢迎。
但是,这支中国打井队一开始就碰上了一连串的难题。首先是当地地质结构复杂,覆盖层厚,孔内坍塌现象普遍,工程难度很大;再就是设备适应性差,钻头有效利用率偏低;另外井点太分散,移位搬迁耗费许多时间。中国打井队虽起早贪黑,全力以赴,第一期工程下来仍贻误工期近2个月。
然而,具有高度责任感和顽强不屈精神的中国打井队,清楚知道这个打井工程合同是在同6家西方大公司角逐中夺得的,完不成任务不仅仅是罚款问题,而且关系到中国打井队在喀麦隆和中部非洲的信誉。他们决心挖掘自身潜力战胜一切困难,为祖国争光。
在以后的施工中,他们把原来的3台机组3个班分成9个班,使钻井、装备井、抽水试验等工序施行平行作业,充分利用了现有人力物力;通过集思广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了许多弯路;在加强思想工作的同时展开竞赛,合理发放奖金。这些措施使大家充满了信心,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工程全面展开后,大家夜以继日,风餐露宿,每天在野外坚持工作14小时以上。机修人员为了加快打井进度,对一些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
由于措施得当,第二期工程打井进度月月上升,平均都在25口以上。靠近乍得边境的库塞里地区,几个外国打井队都不肯到这里打井。但中国打井队在这里用自己研究成功的快速钻进、快速装备的新技术,一台钻机一个月打出36口成井,其中有一台曾在一天内打出3口井。法国总监理玛尔科先生说,别国打井队在这里3天打一口,中国人一天打3口,真是不可思议。最后,中国打井队提前两个半月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全部任务,获得了信誉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喀麦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对中国打井队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表示“非常满意”。他们说,有些打井队没完成任务就把费用花光了,而中国打井队不仅提前完成任务,还为喀方节约4000万非洲法郎的工程资金。他们信任中国打井队,又把1000口井的任务交给了中国打井队。
(附图片)
图为喀麦隆最大城市和港口杜阿拉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