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见仁见智说晚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7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见仁见智说晚会
李硕儒
不管主管部门如何看,但在广大观众和有幸在晚会上一展风采的演员们的心目中,那电视春节晚会已经事实上成了每年一度的“艺术节”。
最近,笔者观看了长春电视台录制的春节晚会,它大体由“中国风”、“东北风”、“春城大舞台”三单元组成。“中国风”,荟萃海内各地区各民族的《拜年歌》、《茉莉花》、《情歌》和《丰收歌》,它不仅喜庆、幽默、陶冶性情,而且色彩纷呈、韵致各具,在同一题材不同的民族地域格调对比中突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厚与悠久;“东北风”,集中演唱了东北的民歌精粹,那粗犷、豪放、乐观、幽默的地域文化感异常强烈;“春城大舞台”则一改常规,都由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商店营业员自编自演、自唱、自娱。那种火热的生活气息、那种普通百姓的参与意识,更牵动了观众的情绪,填平了台上与台下的沟壑。不是说这台节目没有瑕疵,但我们从中的确没看出编导者进退维谷的窘境,也没看出他们苦思竭虑,相反,编导者的求新与开拓,创作激情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精心结构与飘然欲醉的现实生活的默契,却跃然于荧屏之上。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丰饶的民族文化是创作的基石。因此,尽管春节晚会是一年一度,仍然是可以岁岁更新,年年营造的。重要的是,要把晚会的编导者、演出者从少数几个人中解放出来;要把创作视野拓展到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拓展到千姿百态的现实生活沃野里;要意识到晚会节目不光有宣传功能、娱乐功能,更有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功能;要精于结构,精心剪裁,精于层次系统。一个外行人竟至给行家里手“开方抓药”,也许会招来“狂妄至极”、“指手画脚”、“刻意挑剔”之讥,但是,笔者所以至此,是“爱之愈甚,求之愈殷”的心态使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