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中国军人的骄傲——记北京军区某团军医李志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8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军人的骄傲
  ——记北京军区某团军医李志军
新华社记者 赵苏 陈辉 本报记者 罗同松
1990年国庆期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满头银发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握住李志军的手高兴地说:“好样的,你是我们军人的骄傲!”
共产党员李志军是北京军区某团军医,一位失去光明却为党增添了光彩的一等伤残军人。
(一)
1981年“七·一”这一天,为加快施工进度,向党的生日献礼,24岁的排长李志军将战士支使开,把危险留给自己,奋勇排除哑炮。不料哑炮被触发,他身上被炸伤100多处,成了双目失明的一等伤残军人。有人以为李志军这位多才多艺的军营“小秀才”从此成了废人,他自己也曾一度痛苦过。但李志军毕竟是共产党员,毕竟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任何身体障碍都不能阻止他对党的事业的执著追求。他一面养伤,一面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
一天,妻子王萍拿着一本杂志,给他读了一位盲残女青年自学按摩、自办诊所、为人治病的事迹。他听后高兴地叫了起来:“好,我也有一双手,也可以为民造福!”从此,他那双操枪弄炮的手,便转向制服危害人民健康的病魔。1982年10月的一天,李志军来到王萍所在的256医院,拜理疗室赵贯民医生为师,学习按摩。赵医生告诉他,按摩中的滚法,是疗效最好、病人痛苦最小的一种手法,但学起来难度较大。李志军的手上有数不清的砂石粒没有取出,开始练滚法时,疼得浑身直冒汗,他咬紧牙关,以“硬”对硬,在桌面上练,在水泥地上练,双手磨出了老茧,练出了一手好功夫。当他穿上白大褂第一次出诊回来时,拉着王萍像孩子似地跳了起来:“我不是废人,我又能为党工作了!”他操起多时未摸的吉他,弹唱起一支心中的歌《唱支山歌给党听》。
1984年3月,李志军打听到广安门医院按摩专家孙杰教授医术高明,便3次登门拜师学医。孙教授为其精诚所动,破例同意接收他进修1年。
走读进修,每天要倒两次汽车,往返20多公里。不知多少次,他被人从车上挤下来,摔倒在地,脸上腿上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但是他在300多天进修中,风雨无阻,一天没拉。每天回到家里,不管多累,他都要把白天学到的东西,向王萍重述一遍,以加强记忆,有时还在王萍和儿子身上练按摩。就这样,他很快掌握了内科、妇科、儿科、骨科按摩技术。孙杰感动地说:“志军确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我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学生。”
1987年初,李志军又自费报名参加了北京京华医科大学推拿专业的学习。又是近3年的艰苦拚搏,他熟练地掌握了盲文,以23门课程平均98.4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班榜首,被学校评为特优生。此后,他又自学了医学本科的24门课程,使按摩技术达到很高水平。河北霸县一位农民下肢瘫痪多年,在一些医院医治无效,向李志军求医。李志军找准他的病因进行按摩。仅一个按摩疗程,病人奇迹般地站了起来,他的妻子高兴得放声痛哭。李志军又上门按摩4次,病人完全好了。这位农民给他送的匾上写着:“神医李志军妙手回春”。
(二)
更让人感动和敬佩的还是李志军那颗对人民、对患者的爱心。他从一则广播中得知,我国由弱视、近视而失明的儿童数量相当惊人。从此,他把按摩治疗的重点放在攻克儿童弱视、近视上。他创造的“六位十分按摩法”治愈率达50%以上,有效率达到98%,在国内治疗弱视、近视处于领先地位。
一天早晨,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女儿郭薇找到李志军哭诉:“我的孩子两眼近视已经到了一千三四百度,据有的大夫说这孩子很快就要失明。李大夫,你救救她吧!”经过李志军几个月的精心治疗,小郭薇的视力从0.02恢复到0.4、0.5。他凭一颗爱心和高超的医术,先后使数百名儿童摘掉了近视镜。
天津郊区一位农民患严重的神经性失眠症,浑身长满牛皮癣,治疗时不好意思解开衣服让医生按摩。李志军毫不计较,为他松衣解带,一面按摩,一面和他谈心。临走时还让爱人为他煮了一些茶叶蛋带上。患者的父亲含着热泪说:“感谢共产党培养了你这样的好人啊!”
按摩治疗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每个病人每次至少要按摩10分钟,李志军这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一等伤残人,平均每天要为40多位患者治疗。每天累得骨头像散了架。去年12月,北京电视台要拍一部李志军的专题电视片,李志军说:“患者已经排到了1993年,我哪有时间拍电视呀。”经领导再三动员,他才同意利用星期天参加拍片。那些日子,他早晨5点多钟从部队驻地天津乘火车赶到北京,晚上9点多钟再从北京赶回天津。母亲恳求他:“志军,你就在家住一夜吧!”他满含歉意地说:“妈,等我为患者看完病,一定守在您的身边。”
李志军用一颗爱心,一双妙手,使无数患者丢掉了拐棍,摘下了眼镜,恢复了健康。而他为此不知摔了多少跤,碰了多少壁,付出了多大代价!光眼镜就撞坏了4副。
爱人民的人,必然被人民爱。海淀区花园二小的叶楠、海欣两个小女孩专门做了手杖送给李志军叔叔,并且扶着他一步步登上了八达岭。7岁的苗鹏鹏在送给志军的照片背面,写道:“李叔叔:等我长大了,也要把您的眼睛治好。”
(三)
李志军行医近10年,治疗的患者多达2.6万多人次,除了每月的工资外,他从未另收一分钱。是他不缺钱吗?他先后6次外出求医治眼,仅路费、食宿费、医疗费就花了3000多元;自费上学和购买盲文书籍、磁带花去2800多元。除去这些开支,夫妻两人的工资所剩无几了,他们不得不节衣缩食。一次王萍到京华医大看他,一个多月不见,人瘦了一圈,王萍还以为他得了病。后来才知道,他每天都是拣最便宜的饭菜买。王萍止不住眼泪往下流,又心疼又生气地说:“就是把家当卖了,也要供你读书,你不能这样委屈自己!”母亲知道后,将每月200多元的离休金全部补贴给他们。
有人对李志军的做法难以理解,说他尽干“无效劳动”。李志军听了置之一笑:“生活不能没有钱,但人活着不能为了钱,不能做金钱的奴隶。我是共产党员,党和国家已经给了我应有的报酬,不能再另有所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