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阅读
  • 0回复

在姚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钱其琛外长答中外记者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8
第1版(要闻)
专栏:

  在姚广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
  钱其琛外长答中外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姚广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邀请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就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最近中国同意向苏联提供7亿美元的商品贷款,作为回报,苏联是否向中国出售武器?
钱其琛:中国向苏联提供一笔10亿瑞士法郎的商品贷款,此前还提供过另一笔5亿瑞士法郎的贷款。按照双方协议,苏联将以实物归还。在归还清单中,没有任何武器。
香港《星岛日报》记者:英国外交大臣赫德即将访华。中英双方主要讨论的议题是什么,香港的机场问题是否在英国外交大臣这次访问中得到解决?英国外交大臣的这次访问对中英关系和香港的平稳过渡会产生什么影响?
钱其琛:英国外交大臣赫德阁下访华期间,我将和他讨论国际形势、中英双边关系,当然也要谈香港问题。香港确实需要一个新机场。我们赞成。建设这样的新机场应当投资少,效益高,造福于香港人民,而不应因此使香港人民背上一个大包袱。这项工程是香港历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而且是跨越1997年的一个大工程。中英两国政府对这一工程正在磋商,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希望在英国外交大臣访华期间,这个问题能够得到圆满解决。中英双方的磋商,两国外长的会谈,对香港保持繁荣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日本共同社记者:过去中国支持日本北方领土的主张,现在中国是否撤回这一立场?
钱其琛:中国在日本北方领土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现在,日本和苏联已把北方领土问题提上谈判日程,我们希望双方能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之音”记者:3月25日李鹏总理在报告中说,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原因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出于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方面的考虑才将国防经费提高12%?
钱其琛:中国需要自己的防卫能力,这一点是很清楚的。中国国防经费在总预算中的比例和绝对数字都是非常少的。国防经费1991年的预算是320亿元,按人口每个人平均只有5至6美元。我认为这是很低的水平。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李鹏总理访问新加坡时提到,中国愿意跟南沙群岛和南海有关联的国家共同开发南海海洋资源。请问新加坡会不会受到邀请参加这样的计划?另外,台湾现在占据南沙最大的太平岛,台湾会不会受到某种方式的邀请或者参与这个计划?
钱其琛:南沙群岛的主权属于中国,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的中国政府已经接收了南沙群岛。我们的主张是在中国拥有对南沙群岛主权的情况下,我们愿意和有关的国家商量来共同开发南沙。但现在还没有这样的具体计划,也还没有到召开这样的会议的时候。至于台湾方面掌握着太平岛,这正说明南沙是中国的一部分。
香港亚洲电视台记者:英国外交大臣来华访问的时候会不会为英国首相梅杰来华访问作准备,中国的国家高级领导人会不会准备去英国访问?关于香港机场问题,我们明白,中方是希望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预留一部分足够的钱,可是香港有舆论批评这样做会影响港府在过渡时期灵活运用资金。请问部长先生对这种批评有什么意见?
钱其琛:赫德外交大臣到中国访问,对推动中英两国关系的发展必然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应该说,他的访问标志着中英关系逐步恢复正常。在1984年我们两国圆满解决香港问题时,中英两国关系曾达到历史上最佳的水平。1989年6月以后,尽管经历了一些困难,但是双方还是保持了接触。1989年12月,撒切尔首相派特使柯立达到中国来访问,英国的外交国务大臣莫德和我们的田曾佩副外长实现了互访,我本人也和当时任外交大臣的梅杰先生和现任的外交大臣赫德先生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多次会见。我认为,中英关系会不断得到发展。至于中英双方就香港新建机场进行磋商问题,我想不会因此对香港现在的行政当局的行政能力造成影响,因为根据中英联合声明,香港过渡时期的一些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到跨越1997年的重大事情,中英双方应该进行密切的合作。我认为,这种合作是有利于香港的稳定和繁荣的。
法国《欧洲时报》记者:法国是西欧国家中最早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但是“六·四”以后,两国关系出现最低潮。现在两国都在做出积极的努力恢复和发展外交关系。最近有消息说,法国外长迪马和法国总理罗卡尔都将在今年内访问中国,对此,你有何评论?另外,中国方面有没有对等的姿态来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中法关系?
钱其琛:你知道,我们的国务委员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不久前到法国进行访问,当时转达了我国总理对罗卡尔总理的访华邀请。罗卡尔总理已经接受邀请。同时我们也知道迪马外长表示不久将要到中国来访问,并将主持法国在广州的总领事馆的开馆仪式。我们期待着实现这样一些高级访问。
苏联广播电台记者:苏联外长过几天就要到北京访问,请问会谈的重要问题是哪些?这次访问是否会促进苏中关系的发展?
钱其琛:苏联新外长别斯梅尔特内赫我还没有机会见到过,这次将有机会同他结识,也是一次工作访问。中苏两国都是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负有重要责任,两国外长对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磋商是自然的。我们还将讨论江泽民总书记访问苏联的准备工作问题。
台湾中华电视公司记者:在两岸统一的问题上,台湾方面的前提是希望在国际上有活动的空间,但中共一直在“封杀”台湾在国际上的活动。请问这会不会对两岸的统一造成影响?另外,中共是否阻止台湾加入关贸总协定?
钱其琛:台湾当局主张国家统一,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台湾在经济上有广泛的国际联系,但作为政治实体要求在国际上有“生存空间”,这样做只能导致国家分裂,不利于促进祖国的统一。所以我们希望台湾当局三思而行,多做一些有利于两岸发展关系、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实际的事情。台湾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当然没有资格参加关贸总协定,只有在中国同意之下,台湾才可以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参加。
路透社记者:昨天在耶路撒冷,以色列的一位高级官员说,今后几个月以中关系将出现一些积极的发展,他说正在讨论中以关系的正常化。您能不能谈一下中以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它会对中国和巴勒斯坦的关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钱其琛:中国和以色列之间现在各设有一个办事处,也就是以色列科学院在北京的办事处,中国国际旅行社在以色列的办事处。除此以外没有政治上的联系。最近有一位以色列官员到中国进行了私人访问,现在还谈不上中以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记者:钱外长,你如何评价目前中美关系的现状,你认为发展中美关系应排除哪些障碍?
钱其琛:李鹏总理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中国政府重视中美关系,而且愿意看到中美关系的恢复和发展。美国总统布什也曾多次表示美国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但中美关系的恢复和顺利发展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中美两国之间的三个联合公报所确定的各项原则。只要双方都遵守这三个公报确定的原则,中美双方的关系就能顺利发展。
香港《新报》记者:中日两国对钓鱼岛问题搁置不谈,但去年10月份日本右派又对钓鱼岛问题摆出了非常强硬的姿态。这显示出这个问题只要一天不解决,就很容易发生冲突。请问,中国认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和日本谈钓鱼岛问题?什么样的时机是最好的时机?
钱其琛:中国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我们知道日本对此有不同看法。中日之间曾经达成这样的谅解: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双方不要采取使局势尖锐紧张的措施。希望日本方面能够遵守双方达成的这一谅解。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去年12月美国负责人权问题的助理国务卿谢夫特访问了中国,现在是不是可以说中国认为可以同别的国家就中国的人权形势进行讨论,也就是说在双边或多边讨论中人权已经成为一个可以探讨的题目?
钱其琛:准确地说,我们愿意和其它国家和在国际多边场合讨论人权问题,而不是专门讨论中国的人权问题。有人说“人权无国界”,这并不符合事实。从国际法的角度讲,人权的实施和保障要通过各国国内的法律来实现,这当然也就不能排除国家主权的原则。比如说美国是主张人权的,但它并没有批准两个人权公约,也没有加入关于消除种族隔离、消除种族歧视和禁止酷刑、禁止歧视妇女等方面的国际公约。所持的理由是,人权本质上是属于美国国内管辖的,认为这些国际公约中有的条款和美国的法律有冲突。如果说人权有国际标准的话,那是应该由各项国际公约来体现,各个主权国家可以参加,可以有保留地参加,也可以不参加。但绝对不能把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的、国家集团自己的标准看作是国际标准来强加于其它国家。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中国的思想家说,如果要战胜敌人就要了解敌人,同时要分清敌友。那末,在目前这个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中,到底谁是中国的敌人,谁是中国的盟友呢?另外,你们以前的旧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现在是否还有效呢?现在是什么理论指导着中国的外交政策呢?
钱其琛:我们认为一个国家朋友越多越好,敌人越少越好。我想任何国家都是这样考虑问题的。第三世界国家现在还是一个现实的存在,而且在全世界一百几十个国家中占了绝大多数。我们仍然愿意和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和合作。我们愿意与周围的邻国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我们不希望人为地使任何一个国家成为我们的敌人。但是,如果有的国家反对我们,与我们为敌,那我们没有办法。
关于超级大国是不是有,我想现在有的国家自称是超级大国,所以我认为还是有的。至于我们说反对霸权主义,不是指哪个国家,我想澄清这样一点:霸权主义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指在国际关系中破坏公认准则的一种行为。请你们看看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1989年中苏联合公报,都是说双方不谋求霸权并且反对其它国家谋求霸权的努力。
合众国际社记者:海湾战争结束之后,中国是不是在反思?当初是否由于过分紧张,使中国成为没有支持联盟所采取的将伊拉克赶出科威特的行动的唯一的一个主要国家?你们是不是认为,这破坏了中国在整个中东甚至整个世界采取行动的能力呢?
钱其琛:我们不用作这样的反思。因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避免使用武力,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海湾战争并不能改变国际关系的这条准则。相反,海湾战争以后,仍然要回到政治解决中东问题的轨道上来,这说明使用武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更不能把海湾战争作为可以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的一个先例。
香港《经济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钱外长,就你的工作能力来说,你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副总理或国务委员?
钱其琛:我想所有的国家,只有竞选议员、代表的,没有竞选部长的。部长也好,副总理也好,都是任命的。
日本《北海道新闻》记者:关于北方领土问题,日本一位部长访问中国时您告诉他,你们理解、同情日本方面的立场。我们不清楚中国怎样理解、同情日本的立场?
钱其琛:关于日本的北方领土问题,中国的态度没有改变。但现在是日苏开始谈判的时候。有时候传出这一个方案,有时候传出那一个方案,还传出说可以用多少钱来换。我们很难作更具体的表示。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刚才钱外长提到台湾并不是独立国家,当然没有资格参加关贸总协定。我想你忽略一个事实状况,在两岸关系没有调整以前,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和在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国际社会分别承认的国家或者政治实体。请问台湾自己所拓展的务实外交政策究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造成多少困扰,或者多少压力?
钱其琛:台湾方面也主张一个中国。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都承认这一点。所以,我想在此纠正一下,你在提问中所说的有两个中国是不对的。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中国以前的外交政策认为有两个超级大国。现在,中国是认为苏联软弱一点好,还是希望苏联强大一点?
钱其琛:我想,世界上一个超级大国也好,两个超级大国也好,都不能包揽国际事务。我希望苏联作为我国的一个邻国,局势能够稳定,改革能够成功。
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海湾战争后,许多国家提出武器控制问题,特别是向第三世界出口武器的问题。中国是不是有计划限制未来的武器出口,是不是遵守关于导弹技术控制的机制呢?
钱其琛:关于导弹控制问题,最近在东京开过一个15国会议,中国并不是参加国。部分国家达成的协议,并不能要求没有参加的国家承担义务。中国对于武器出口一直采取非常谨慎负责的态度,而且中国武器出口的数量是很少的。核武器在国际上是禁止扩散的,生物武器也有了禁止的公约,禁止化学武器的谈判正在进行。至于对常规武器的出口并没有什么规定,我们希望世界上一些最大的武器出口国对此能采取克制的态度和切实有效的自我限制措施。
日本《产业经济新闻》记者:李鹏总理25日的讲话中谈到在日本极少数人有恢复军国主义的迹象,请问李总理说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钱其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军国主义在日本受到广大人民的唾弃。但是确实总还有极少数人念念不忘利用各种机会、各种方式,企图否定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罪行,企图超越自卫的限度来发展军备。中日两国对这种倾向应该保持警惕,这是理所当然的。
(附图片)
3月27日,钱其琛外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外记者提出的问题。
本报记者 孟仁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