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为亿万子孙造福——中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审评活动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亿万子孙造福
  ——中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审评活动侧记
本报记者 艾笑
中国政府曾两次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庄严的承诺。
1985年决定:分两步实现普及儿童免疫目标,即1988年以省为单位接种率达到85%;1990年以县为单位达到85%。
1988年决定:分两步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目标,即1992年全国发病率要控制在0.01/10万以下,达到基本消灭;1995年达到无野病毒引起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
这两项承诺意味着,每一个中国儿童从出生到12岁,要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3次、脊灰三价混合疫苗4次、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4次、麻疹活疫苗两次。
中国的4亿儿童分散在千山万水之间,疫苗接种前要一个个填发接种通知单,核实免疫卡接种证;疫苗经过冷藏长途运输准确无误地送到村村寨寨;接种者事先要体检、种后要复查……就凭这难以计算的工作量,使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这一工程的实施。
登上第一个台阶
1989年3月2日至28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卫生部联合组成审评组,先后有8000多人参与工作,对中国计划免疫第一个目标(以省为单位,接种率达到85%)进行审评。结果是,12至24月龄儿童免疫接种率,卡介苗由1983年的33.93%上升到1988年末的98.42%,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由57.74%上升到96.58%,脊髓灰质炎由78.78%上升到97.42%,麻疹由77.52%上升到96.86%,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4.65%。1988年的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表明,我国大陆上麻疹已由近30年中发病最高年份的9444659例降至95994例;百日咳由2203264例下降至32937例;白喉由152125例下降至267例;脊髓灰质炎由43156例下降至667例。
1989年10月,联合国儿童基金执行主席詹姆斯·格兰特将一枚联合国儿童生存银质奖章颁给了我国卫生部。
在“天之涯、海之角”
进入1991年3月,海南省卫生厅厅长韦少成的心境,犹如一位临近高考的学生。他知道,为了审评这第二个目标(以县为单位接种率达到85%),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派了20多位专家,提前一年多就来到中国做准备工作。
这次海南被抽检的是屯昌、东方、白沙三个边远山区穷县。在黎寨红山村,卫生部长陈敏章走进一个普通人家。三块石头架起的锅里煮着芋头汤,屋里全部家当大约不足200元。女主人阿林抱着她刚满周岁的儿子,撩起小袖筒让陈部长看孩子胳膊上种卡介苗的疤痕。村里还没上学的孩子全来看热闹,笑着闹着争先让陈爷爷看胳膊。尽管他们的家庭有的还没有脱贫,但这一代健康活泼的孩子,再没有他们父辈祖辈“八月稻谷黄,北寒鬼上床;十户九有病,无人送药汤”那样的日子了!
经审评,屯昌、东方、白沙三县的四苗全程接种率分别达到了94.29%、87.62%、91.90%。
韦厅长说:“国家和地方政府经费都十分困难,主要靠自己想办法走出困境。”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如琼海(年人均收入600多元)自1987年9月就开始推行“计划免疫保偿制”。从怀孕开始,交20元投保,至孩子7岁都可以免费受到计划免疫保偿,群众十分欢迎。这个县不仅连续5年没有出现白喉、脊髓灰质炎等病例,而且每年可以用集资的10万元补助医务人员的劳务开支和维持冷链系统的正常运转。
就这样经过艰苦的努力,海南省计划免疫的效应出来了。今年3月开始的审评结果表明:1990年全省的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了86.67%,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四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已分别由1985年的12.15/10万、162.69/10万、27.39/10万、0.44/10万,下降至1.24/10万、11.44/10万、1.01/10万、0.015/10万。
大瑶山作证
3月20日,坐落在大瑶山深处海拔800多米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群众,40年来第一次接待了一位政府部长——陈敏章。朴实的瑶家壮家姑娘小伙载歌载舞向卫生部长展现他们的健与美。
陈敏章得知,由于全县上下近5年的努力,1990年四苗单项接种率全部达到100%,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的血清抗体(检查接种质量的指标)均达100%,卡疤率(检查卡介苗接种质量的指标)100%。
双鬓染霜的金秀县卫生防疫站汉族站长彭会全,如数家珍似的向陈部长念叨:这里9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11年无白喉病例,5年无百日咳病例,没有破伤风,1985年基本消灭疟疾,1988年基本消灭麻风……
陈敏章说:“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广西,全省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7.8%,这是计划免疫出色的成就。广西4200万人能做到这样,对全国将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计划免疫,功德无量
预防医学讲得明白,计划免疫是一种人的正常健康投入,就像穿衣吃饭一样。临床统计表明,计划免疫的投入与效益之比是1∶10。1989年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儿童状况指出,预防了麻疹可以使儿童营养不良症患者减少25%,还可以降低儿童因腹泻造成的死亡。
中国是个贫穷的大国,要大面积超前解决计划免疫问题,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中国人承诺了,做到了。世人或许不全明白,这项工作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完成的。1938至1949年的11年间,全中国接种卡介苗的人数才有7500人。那时,全国4亿人口,每年白喉、麻疹、百日咳、脊髓灰质炎4种传染病的发病人数都超过1000万例,婴儿的死亡率高达200/1000,人均期望寿命仅35岁。
作为专家,联合国儿童基金执行主席詹姆斯·格兰特先生最理解这一工作的意义。他说:中国的计划免疫工作不仅给中华亿万子孙造福,也给全球做出了贡献,功德无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