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夹缝”里面天地阔——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览会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9
第3版(经济·体育)
专栏:

  “夹缝”里面天地阔
  ——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览会见闻
莫新元 胡天国
近年来,不知不觉,皮夹克已成人们日常穿着。尤其在北方大中城市的服装柜台、摊点上,陈列之多,购买之踊跃,实为异军突起。把原因归结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不错的。参观了全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成就展览会后恍然大悟:是科技进步大大加快了这一进程。
皮革行业在我国是一个传统行业。我国虽然皮源丰富,但70%的皮源是次皮,加上加工工艺技术落后,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六五”期间,国家对皮革加工工艺技术组织了科技攻关,研究成功用优质猪皮、羊皮制高档革的技术,改变了我国不能制高档羊皮革,只能以优质山羊皮出口的落后状况,打破了猪皮不能制中高档革的传统观念。“七五”期间,国家又把开发低档原皮技术列为科技攻关项目,使低次猪皮利用率提高20%以上,中档皮所占比例由20—30%提高到70—80%。
在展览会的皮革工业展台,轻工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徐蓓蕾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琳琅满目的各种皮革新产品。有一张猪皮服装革,一边是经过补伤技术处理的,平整、光亮、柔软;另一边未经处理,伤痕遍布,不堪入目,两相比较,天壤之别。经过攻关研制成的国产片皮机,能将猪皮片得很薄很薄,既充分利用了原料,又使皮革轻薄柔软,再经过印花、压花等形形色色的美化处理,把皮革的名贵特质和纺织品的绚丽色彩糅为一体,做成的各种女套装,真是人见人爱。
“技术进步使我们的高档皮革打入了国际市场,出口创汇由1985年的3.5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16.6亿美元,而且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徐蓓蕾介绍说,“过去水牛皮只能制成硬革做鞋底用,现在可以加工成箱包革、沙发革,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的德国、泰国产品。我们在广东已形成年加工20万张皮和5万套沙发的能力。一套沙发能创外汇800美元,比卖皮子可值多了!过去牦牛皮只能扔掉,现在我们已能用来生产软面革了,这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有多大的意义!”
轻工业属于加工工业,一面是原料涨价,一面是市场疲软,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出路只有一个:靠技术和设计力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皮革工业走的正是这条路子。这样的成功例子,在这次展览会上不胜枚举。徐蓓蕾说:“技术进步的含义不仅是科技攻关,‘八五’期间,轻工业部决定以产品为龙头,把科技攻关、技术开发、新技术推广、引进技术及消化吸收、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紧紧地捆在一起,配套成龙,使基本建设和企业的技术改造这最后一环,必须是新技术的集中体现,大大提高轻工产品的附加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