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西非努力发展热带水果加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9
第7版(国际)
专栏:

  西非努力发展热带水果加工业
本报记者 杨汝生
西非地区盛产热带水果。除香蕉、桔子、菠萝、柚子、木瓜、鳄梨、蕃石榴叶,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水果。尤其是枝叶繁茂的芒果树更为普遍。每当成熟季节,沉甸甸的芒果挂满枝头。由于人们吃不了那么多,也销不出去,许多水果不是在树上变干,便是掉在地上烂掉。
西非地区生产的水果普遍含水分大,含糖量高,保鲜困难。每年只有一小部分鲜果可供出口,绝大部分要靠就地消费。因当地需求量有限,市场上又充斥着进口的外国水果,许多水果都白白浪费掉。据报道,仅布基纳法索一个国家,每年烂掉的芒果就有8万余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西非各国正在努力发展热带水果加工业,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几内亚、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等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热带水果加工工业。现在在这些国家的市场上,随时都可以买到当地生产的鲜桔汁、菠萝汁、芒果汁以及许多干果和果酱,以及添加这些果料的糕点和冰激凌等。其中不少产品销往国外,欧洲对西非热带水果制品的需求量也呈上升趋势,瑞士和德国已分别从布基纳法索和马里进口了大量的芒果干。
非洲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也在发生变化,他们越来越喜欢购买本国生产的饮料和食品。这些水果制品不仅新鲜、味美,价格也较进口的便宜。在布基纳法索的瓦加杜古市,罗望子汁已是人们的时髦饮料;在喀麦隆的雅温得市的超级市场里,当地加工生产的果汁销售量日增,一种名叫“马唐戈”的棕榈酒尽管价格高,仍然供不应求。
西非国家的水果加工业已经起步,它给许多产品找到了新的出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加工能力有限,技术也较落后,因而成本偏高,缺乏竞争力;产品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西非国家的一些厂家已从外国引进了新的设备和技术,促使水果加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