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重温东郭先生的教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29
第8版(副刊)
专栏:

  重温东郭先生的教训
吴昊
东郭先生的故事,如果从战国时晋国的赵简子算起,已有三千年,如果从明朝马中锡写《中山狼传》算起,也有五六百年,可以算做是年深日久的“古典故事”了。沧海桑田,人们始终没有忘记东郭先生,说明他的教训带有普遍性,对后人确有“学而时习之”的必要。
一条被赵简子追得无处藏身的狼,跪在东郭先生面前,乞求救命,于是东郭先生打开他的书袋,让狼躲了进去。待赵简子的狩猎大军过去以后,先生把狼放了出来,狼却露出狰狞面目,要把先生吃掉。多亏另一位老者用计把狼打死,才救了东郭先生。事情就这样简单,东郭先生的教训似乎也并不复杂。然而真正记取这个教训,却并不很容易。特别是后来的“中山狼”,多数化成美女,好心的东郭先生们,更容易上当受骗。
东郭先生为什么会相信中山狼的花言巧语,对狼也实行恻隐,问题好像就出在他背着的那个大书袋上。东郭先生是读书人,而且是“读死书”的读书人。读圣贤书,只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不知道世间还有不讲此道的畜类!可悲,读书人没有猪崽被狼吃掉的教训,没有羊羔被狼衔去的经历,更没有亲身被狼咬伤的痛苦,因而极易轻信狼的花言巧语。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来,强调知识分子到实际中去,到工农大众中去,经风雨,见世面,不少人经过锻炼擦亮了眼睛,不再受骗。
东郭先生在狼面前表现得那样愚蠢,除了他对狼的本性缺乏认识外,还由于他错误地估计了自己。他不知道,狼所以乞求于他,所以表现得那样可怜巴巴,不是因为他是什么“救世主”,而是因为赵简子的狩猎大军正在穷追不舍地赶来。东郭先生错误地以为自己不仅可以救狼的性命,而且不怕狼的伤害。直到赵简子的队伍过去,放出来的狼露出狰狞可怕的面目,东郭先生才意识到,自己原是这样的无能!
后人在总结东郭先生的教训时,往往更多地是强调他对狼的本性缺乏认识,其实,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东郭先生对自己缺乏认识。他错误地看待了狼,也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如果东郭先生不是文弱书生,而是赵简子那样的猎人,狼还敢那样对待他吗?狼的本性,一是吃人,二是吃老实人,三是吃没本事的老实人。东郭先生的可悲处,就在于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半点本事也没有的老实人。
看来,要想接受东郭先生的教训,一要认清狼的本性,不轻信狼的花言巧语;二要提高自己的实力,把自己锻炼成赵简子那样的“打狼英雄”,使狼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敢欺负自己。这两条都重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