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一代名将 英名永存——深切怀念倪志亮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2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代名将 英名永存
——深切怀念倪志亮同志
今年11月7日,是红四方面军成立60周年。值此之际,作为四方面军的老同志,我们不禁想起了那艰难征战的岁月,更加怀念那些出生入死的老战友。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的优秀指挥员倪志亮同志就是其中之一。倪志亮是党中央很早派到鄂豫皖根据地的军事干部。他历任红军游击大队长,红一军一师三团团长,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第十一师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在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保卫鄂豫皖苏区、建立川陕根据地的斗争中付出了极大的智慧和心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徐向前元帅生前曾多次提到倪志亮的这些功绩。
倪志亮1900年10月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15岁时因家贫辍学,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因不堪老板折磨,出走另谋生路。1925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在那里,他受到了轰轰烈烈第一次大革命的熏陶,接受了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革命宣传。入校不久,就加入了周恩来等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同蒋介石操纵的“孙文主义学会”的反动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26年10月,倪志亮在黄埔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一生的战斗生涯。1927年4月15日,广东军阀发动反革命政变,对黄埔军校进行“清党”,倪志亮被国民党逮捕。后被营救出狱,随即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广州起义。在战斗中不幸受伤,但他忍着剧痛,仍坚持战斗。起义失败后,他随起义部队撤退,由于伤势过重,未能随队转移。当时白色恐怖十分严重,党内一些不坚定分子变节、脱党,而倪志亮坚信革命必胜。伤愈后,他历尽艰辛到上海找到党中央。党中央考虑到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刚刚开展,急需军事干部,便派他到该地区加强那里的军事工作,成为党中央最早派到鄂豫皖根据地的干部之一。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立的主要根据地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发源地。倪志亮是1928年10月5日到鄂东游击区的。当时黄麻起义的游击队已改编为红军三十一师,下辖四个大队(对外称团),一、三大队为主力。王树声任第一大队党代表,倪志亮任第三大队队长。此后,倪志亮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心血投入到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和发展上。在徐向前总指挥的直接领导下,他参加和指挥了鄂豫皖时期和川陕时期几乎所有的重要战役、战斗。每次战斗,他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靠前指挥,撤退时,他都是留在后边,等部队走完他才撤下来。1929年3月,在吴光浩、戴克敏的领导下,王树声、倪志亮率领游击队两个主力大队首战禹王城,再取熊家畈,三打涂家湾,壮大了游击队的声威,并使黄安北部联成一片,成为红色区域。后来又先后进行了七里坪、古峰岭、箭厂河等战斗,使游击战争蓬勃开展,游击队的力量迅速壮大。在川陕根据地反“三路围攻”时,此时已是红十一师师长的倪志亮和政委李先念率领两个团激战大明垭,依托险要地形和工事,击退敌人8个团连续进攻,阵地岿然不动。他带领的部队,以作战勇猛、顽强和善于打硬仗、恶仗著称。
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倪志亮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掌握了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无论是小规模的游击战,还是较大规模的运动战,他都能巧妙运用伏击、奔袭等战术,避实击虚,避强击弱,以我之长,击敌之短,消灭敌人,夺取胜利。1930年7月,倪志亮任团长期间,在徐向前的直接指挥下,他带领部队奇袭花园镇。这次战斗尽管向导带错了路,耽误了时间,但敌人尚未发现我军,凌晨6时许,我军利用农作物掩护,秘密接近敌人,向敌人发起突然攻击。敌人乱成一团,成为瓮中之鳖。此战我军以极少的代价取得了全歼守敌1个团共1400余人的胜利。1933年2月,四川军阀田颂尧对我川陕根据地进行三路围攻。5月17日,方面军首长决定反攻,由倪志亮率领十一师担任自空山坝以北向敌左侧迂回、断敌退路的任务。倪志亮创造性地贯彻上级意图,他命令三十三团为前锋部队,从空山坝以北的深山老林中开路,秘密插入敌侧后,切断了敌人的退路。那天晚上下着大雨,道路泥泞,部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突然出现在敌人侧背,打得敌人茫然不知所措。在徐帅指挥下,倪志亮和李先念率十一师同友邻部队一起,激战3昼夜,全歼敌人7个团,溃敌6个团,毙伤俘敌旅参谋长李汉城以下近5000余人。倪志亮勇敢沉着,足智多谋。在红四方面军流传着他用光洋退敌的故事。那是在一次战斗中,大部队已经撤出了战斗,可敌人穷追不舍,为了掩护最后一部分部队的撤退,倪志亮带着警卫员,牵着一头骡子留在最后。当时战斗甚为激烈,同志们几次催促他,他仍没有撤下去。就在这个时候,有股敌人追上来了。可他不慌不忙,叫身边的警卫员撒一把光洋。果然敌人蜂拥过去,抢夺地上的光洋。这样,部队趁机撤离。在苏家埠战役中,倪志亮指挥红十一师围歼韩摆渡之敌,我军吃掉敌人援兵后,韩摆渡的敌人成了惊弓之鸟,于5月8日被迫投降并举行投降仪式。此时敌机并不知道韩摆渡已被我军占领,又派飞机到韩摆渡空投食品。倪志亮命令部队换上国民党士兵服装,示意敌机空投物品,当敌机空投后,他指挥部队一起开火,击落了敌机,这是红军历史上击落的第一架敌人飞机。
具有革命的胆略,善于打硬仗、恶仗是倪志亮指挥作战的又一特点。不管敌情多么严重,不论条件多么艰苦,都能沉着应付,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巧妙运筹,调动敌人,创造和捕捉战机,使许多战斗出奇制胜、化险为夷。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组成后,倪志亮相继担任第十师和第十一师师长。在此期间,为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他先后率部参加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重大战役,为战役战斗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川陕边界转移。在转战2000多公里的两个多月中,倪志亮指挥的十一师打了不少硬仗、恶仗。10月19日,当部队行军至枣阳新集时,总部突然被追击的敌人包围,敌人冲到离总指挥部仅有50米远的地方,当时总部只有300来人的机关人员和警卫、通信部队,方面军首长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倪志亮、李先念指挥部队及时救援总部。他们带领后卫部队向围攻总部的敌人发起勇猛反击,打退了敌人,保护了总部的安全。
1933年7月,倪志亮担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以后,他协助总指挥徐向前做了大量工作,不仅在司令部建设、作战训练、通信联络等方面都卓有建树,而且对后勤工作、根据地建设等也付出了大量心血。在长征初期,倪志亮负责方面军的掩护任务,在环境恶劣、敌情复杂的情况下,他置生死于度外,每次战斗都亲临第一线指挥。1935年6月,方面军8万多人渡涪江西进。他认为,要保证部队主力胜利完成渡江任务,必须控制住窦圌山一线。他命令三十三军二九四团坚守窦圌山,二九四团同敌人血战4昼夜,掩护主力安全渡过涪江。
倪志亮带兵以严著称。红军战士大部分来自农民,这就不可避免带有自由散漫的陋习。倪志亮认为,要保证作战的胜利,就要克服这些陋习,部队政治上坚定、军事上过硬、作风上顽强,才能经得起血与火的战争考验,减少伤亡,消灭敌人,夺取胜利。因而,他非常重视通过严格的训练、严格的纪律和严格的制度来不断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他要求指战员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和令行禁止的作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他经常利用作战间隙,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任彭杨学校校长时,他言传身教,带出了许多红军优秀指挥员。在部队训练中,不管是队列训练,还是战术、技术训练,他都从实战出发,从难从严要求。他抓部队管理,对任何执行命令不坚决、作风松散、违犯纪律的现象,从不姑息迁就。他认为,对干部战士的真正爱护是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管理,提高部队战斗力,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对部队严格管理,他从点滴抓起。在红四方面军向川陕转移的途中,由于将要经过的地区筹粮困难,部队要求每个战士都要多背粮食,而有的战士悄悄减少背粮的数量。他在检查时发现这个问题后,就对部队进行了教育,讲清背粮与完成转移任务的关系,使全师顺利地通过了缺粮区。还有一次,在部队紧急转移时,有个班长把他保管的部队银元丢了,这些银元是许多同志用生命和鲜血从敌人那里夺来的。倪志亮十分心痛,他严厉地指出了这位班长的错误,杜绝了类似现象的再次发生。由于他对部队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他所带领的部队拖不垮,打不烂,多么艰巨的任务都能够完成,成为四方面军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之一。
倪志亮政治上光明磊落,原则性强,这突出表现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上。在红四方面军,他一直站在徐向前、曾中生等同志一边,与张国焘的错误进行斗争。早在1931年7月的南下作战之争中,他就在鸡鸣河会议上坚决支持曾中生、徐向前同志正确的军事方针,同张国焘错误的军事方针作斗争。张国焘为了排斥异己,曾多次在红四方面军进行大肃反,杀害了不少好同志。倪志亮对肃反扩大化一直持反对态度,他在十一师当师长时,和李先念政委一起坚决抵制了错误的肃反政策,保护了大批干部、战士,是四方面军肃反人数较少的一个师。川陕肃反时,张国焘命令保卫局在各部队抓了一批基层干部。此时,作为方面军参谋长的倪志亮心里清楚,这些人都是好同志,是革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保存下来。于是,在反敌六路围攻期间,他以前方急需用人为由,把这批干部全部放出,交给了四军军长王宏坤指挥。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他积极拥护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活动,为此得到毛泽东、朱德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信任,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被任命为一二九师参谋长,后担任晋冀豫军区司令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转赴东北,先后担任辽北军区司令员、嫩南军区司令员、西满军区副司令员、东北军事政治大学校长等职,在战勤、剿匪、整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又立了新功。
倪志亮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堪称我军一员战将。他从红军游击大队长到红四方面军参谋长,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能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做好工作。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作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他始终与干部战士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倪志亮同志于1965年12月15日因病逝世。他的名字与红四方面军同在,与中国革命的光辉业绩永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