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焦裕禄》的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3-30
第8版(副刊)
专栏:

  《焦裕禄》的泪
袁文辉 胡思勇
震撼人心的影片《焦裕禄》,既无儿女的亲情,又无夫妻的悲欢离合,记述的只是一个普通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
处于弥留状态的焦裕禄终于醒过来了。他握着一位县里同志的手,问洪灾给兰考带来多大损失,问岭尖村的盐碱地治好没有。他抱歉地说:“我没把兰考治理好,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请求死后把尸体运回兰考,他要看到兰考人民都吃上白馍。
生之将尽,焦裕禄要去了,他念及的不是儿女的衣食,妻子的未来,父母的归宿,而是耗尽了他心血的兰考!他死而有憾的兰考!
催泪的,原来是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心中“永远只有别人,而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共产党好!只有历经旧社会的苦难,才有最深切的感受。人人都有母亲。她伟大、无私;人间有母爱,才有最温馨的情愫。“妈妈好”,唱千遍,叹万遍,也不为过。但是,旧中国高玉宝式的放牛娃,谁没有母亲?她们都爱自己的儿女,但无法带给他们幸福。雷锋说得好:“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们闹革命,夺过鞭子抽敌人。”他把党比作母亲,甚至认为比母亲更亲!事实难道不是这样的么?
《焦裕禄》的泪水还向我们昭示:人民群众的信仰没有变,他们永远崇敬那些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共产党人!那种认为人们思想变了、觉悟低了的看法,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焦裕禄》,一方面使我们为党有焦裕禄这样的儿子而骄傲;另一方面,又再一次认识了这一真理:只有脚踏实地,无私奉献,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