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丰收之后话改革——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保护粮食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1
第2版(两会新闻)
专栏:

  丰收之后话改革
——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保护粮食生产
本报记者 蒋亚平
去年,我国粮食生产获得特大丰收,比上年增长6.7%。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主席刘之沼对此的形容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但是,用刘之沼委员的话说,伴随喜悦而来的也有忧虑和苦衷。粮产区普遍存在仓容不足、收购资金不足、外调运力不足等问题,实际形成了自1984年以后全国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卖粮难”。这种状况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映,粮价下跌,卖粮困难,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郁昭对这种状况表示严重关切。他说,尽管大丰收,就全国而言,人增、地减、粮紧的局面将长期存在。目前,正常年景下能向国家调出粮食的只剩下黑、吉、冀、湘、豫、鄂、赣等七八个省。这些省却由于粮食丰收,反带来了资金困难,丰收越大,包袱越重。如果不设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挫伤了主要粮产区的积极性,将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全面发展。人大代表、湖北省财政厅厅长陈水文告诉记者,湖北今年粮食库存增加45亿公斤,有关粮食的补贴,已占全省财政总补贴的30%,实在不堪重负。
关键的问题是要让产粮区觉得种粮有利可图。这种利益,有三个层次:一是农民的利益,二是粮食部门的利益,三是地方财政的利益。要有针对性地对粮产区采取一套利益补偿措施。对此,他们认为除采取有力措施尽快组织粮食调入省调粮、增加粮食收购资金,多建粮仓等应急措施外,必须着手解决一些中长期问题。
粮食市场供求波动起伏太大,是粮产区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王郁昭委员认为,粮食供求关系不稳,还是粮产区损失利益最多,因此,国家除建立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外,还应严格限制粮食进口,对地方进口的粮食实行进口税制度;在另一方面,尽快制订反封锁法,严禁地方政府制定议价粮出省的最低限价。专储粮、进口税、反封锁,三者结合,就可以促使产销双方通过协商解决供求关系,从而逐步发育粮食的期货市场,共担风险。
与此相关的是,必须设法解决长期粮食价格偏低、城镇人口供应标准偏高的问题。政协委员、原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王兴让说,40多年的经历说明,工农比例失调,不尊重粮食价值,农业必然徘徊、下降。这几年国家收购价虽然有所提高,但成本提高得更快。农民种粮这样艰难,国家对城镇人口提供的粮油补贴却越来越多。这充分暴露了现行粮食购销体制与价格的弊端。对此,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这样,不仅有利于稳定地解决粮食问题,也将有利于改善党和政府同农民的关系,使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