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农民怎样花钱——太行山里话市场(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3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民怎样花钱
——太行山里话市场(中)
本报记者 皮树义 张锦力
农村不是城市,头上裹着白羊肚巾的太行农民,不会跟城里人一样花钱。
也是在米汤崖,说起对工业品下乡的希望,几位农民和供销社职工七嘴八舌:
山里坑坑洼洼,穿皮鞋的人少。农民爱穿自家做的布底鞋,底子厚,纳得密实,上山树茬扎不透。妇女也有功夫做。商店卖的那布鞋不行,一扎就透。商店卖的皮鞋都是高跟、尖头,农民也穿不了。咱农民走山路,下地干活,脚丫子都宽,穿皮鞋也得穿肥一点的、平跟的。
穿衣服,多数是买布自己做,省钱。年轻人爱买现成的。老年人、小孩服装得自己做。农民家里都有缝纫机。
咱这地方看电视行,用洗衣机不行。别说自来水了,就连人喝水都困难。你看过《老井》吧,咱太行山缺水,咋能用洗衣机。
啥,吃肉不?也就是逢年过节吃点肉。咱这地方过去是半年糠半年粮,如今吃饱饭了,不吃糠了,可平时也很少吃炒菜。山里农民吃的花钱不多。粮、菜自己种,吃肉吃蛋也多是自家养的。
有钱先是盖房,再就是娶媳妇。这是两件大事,花钱再多也得花,要的是新人、新房、新家具。不盖房,不花钱,娶不来媳妇。婚礼请客少的也要花几百,多的要上千。
农民买东西最讲便宜,最怕涨价。农民平时买的都是些生活必需品,可就是生活必需品涨价涨得多。彩电是降价了,可是我们哪有几个买彩电的。
农民轻易不敢花钱。挣钱不易,花钱也得仔细。手里要有5块钱,才能花1块钱。
农民不像城里人月月开工资,农民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钱,平时也就是买个油盐酱醋、针头线脑,到了秋后,卖了粮食,才有钱添点大的东西。
农民用什么东西有个习惯性,用惯了哪样东西就总用哪样。咱这地方爱用洗衣膏,洗衣服用手抹上一点,省事,又节省。洗衣粉、肥皂都没洗衣膏好销。
拉拉杂杂的议论就是一部农民的消费经济学,说出了农民的一些消费特点:需求层次不高,讲究实用;平时花钱较少,集中在秋后、盖房、结婚上;自给性消费占有很大比重;花钱谨慎,要有一定积蓄。
收入水平不同地区,消费水平也不一样。获鹿县铜冶镇南铜冶村去年人均收入1200多元,是一个富裕村,农民多数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这里的农民对工业品下乡的要求是要名牌,质量好。真是财大气粗。
农民既是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农业生产资料是农民购买的一个重点。他们很关心农业生产资料的品种、质量、价格。一些棉农反映,现在棉铃虫有了抗药性,可农药还是原来的品种,过去打一遍就行,现在打十遍也不顶用,多花了钱,还治不了虫。他们希望开发出新的农药品种。
农民就是农民,工商企业要开拓农村市场,就要好好研究农民的消费经济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