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与民同忧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1
第8版(副刊)
专栏:

  与民同忧乐
毛书征
位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千百年来名气不衰,究竟是“楼以文存”,还是“文以楼存”?我意两者不能绝对化。“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能使人产生激情和联想,应当说是由于作者赋予楼的壮阔情怀,即《岳阳楼记》中的“与民同忧乐”的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千古绝唱至今被广泛引用,经过推陈出新,甚至已成为许多共产党人的座右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因重修岳阳楼而名扬四海的太守滕子京,究其实政绩并不怎么样,岳阳楼竟成了他的“牌坊”!范仲庵虽然一生清正廉洁,但他也只能做到“与民同忧”,而做不到“与民同乐”。试想当时那些经常三根肠子闲着两根半的“民”,面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家无隔夜粮”的现状,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在我国封建时代,表示“与民同忧”的大官,还有晏子这位佼佼者。考之晏婴一生的立身行事,无时无刻不在奉行“为人者重,为己者轻”、“先民而后身,薄身而厚民”的为政为人之“道”。他曾苦口婆心地劝谏齐景公要“以民为本”、“先民后身”、“爱民乐民”、“富民安众”。并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齐景公:“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今君穷民财力,以美饮食之具,繁钟鼓之乐,极宫室之观,行暴之大者!”他是力主“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的。晏婴贵为相国,享禄百万,不仅自奉十分俭约,衣食住行力求和老百姓一个样,终生住在湫隘嚣尘的祖传老屋内,同时,他还劝谏齐景公开仓放粮赈济受灾百姓等等。
但是,晏子的民本思想再坚定,齐景公对晏子再言听计从,也不可能改变当时“民”的被奴役地位,因而也不可能真正完全做到“与民同忧乐”。只有在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为“官”者,由于是人民大众的“公仆”,才能真正做到“与民同忧,与民同乐”。如刚刚过去不久的春节除夕之夜,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分别向坚守岗位的首钢工人和欢度除夕的北京市居民拜年,向全国各族人民祝贺新春佳节。节后杨尚昆同志到上海农家走访拜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其他领导人,也分赴农村、街道、科研单位和部队,向广大干部群众和指战员拜年,与大家同享新春之乐。各地区、各单位的领导干部,也都心系人民,层层级级深入基层,走家串巷,问寒问暖,与民同乐。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级领导干部,不仅每年的节日期间“与民同乐”,平时更注意群众的情绪与痛痒,不断奔赴各地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求真寻实,访贫问苦,从而全面倾听了群众的呼声,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赢得了人心所向,掌握了大势所趋。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还专门作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开宗明义第一章严肃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不少焦裕禄式的干部,不仅在领导策略和工作方法上注意联系群众,而且从立场和世界观的高度,解决了如何对待群众的根本问题。他们深深懂得“民以食为天”,经过多年的扎实工作和改革开放,人民安居乐业,11亿多中国人的温饱已基本解决,所以,才会有今年春节的空前热烈气氛,才会使“与民同乐”名副其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