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优化育人环境的壮举——北京市编选《儿童文库》、《少年文库》、《青年文库》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优化育人环境的壮举
——北京市编选《儿童文库》、《少年文库》、《青年文库》纪实
康晓东
我们要为后代提供什么样的精神食粮?
北京市作了出色的回答。
从1987年起,北京市投资600万元,组织教育工作者、著名作家选编《儿童文库》、《少年文库》、《青年文库》,由30家出版社协同出版,北京市配发了书柜,无偿地赠送给1300多所小学、800多所中学的3万多个教学班。如今,这3套文库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市成千上万名中小学生。孩子们说:“青少年文库是我们最亲密的精神伙伴。”
  “灵魂教育工程”出台
四五年前,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冲击着学校课堂,孩子们越来越迷恋于社会上的消遣读物。课堂里,老师苦苦讲述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学生却在下面偷偷翻阅一些格调低下的书;不少街头巷尾的书摊上,堆放着乌七八糟的书刊。学生们津津乐道的人物是阿童木、一休、加里森敢死队,没有多少人知道革命领袖和英模人物。更令人忧虑的是,不少学生因为看坏书而受毒害,有的甚至失足走上了犯罪道路。
老师在忧虑,家长在愤懑,社会在呼吁。
1987年初春。北京市委决定,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搞一项“灵魂教育工程”,用3年时间,从建国以来众多出版物中选出最优秀的比较稳定的基本读物,编成3套文库,免费发到学校、发到班级去,作为中小学生思想文化教育的“硬件”。
  各方协同作战
“灵魂教育工程”的实施受到全市中小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各界的欢迎与支持。1987年春,市教育局选调几十名有组织课外阅读经验的教师组成了文库选编班子,并确定了选编指导思想: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优秀文化遗产,传播现代科学文明。
这些同志开始日夜工作,座谈会召开了多次,上百封征求意见信相继发出。他们埋头浩如烟海的书籍中精心挑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社会学教授雷洁琼等同志亦曾予以指导,初步选出了3000种书目。
1987年夏,冰心、柯岩、袁鹰等著名作家及一些教育家、优秀教师应邀又从初选的书目中圈出300种。他们注意到给孩子们调配精神营养的每一种成分,按学段分别纳入《儿童文库》、《少年文库》、《青年文库》。《儿童文库》是给小学高年级的孩子们看的。《少年文库》和《青年文库》分别是给初高中学生看的,有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社会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修养五大类。
尽管当时“一切向钱看”之风颇盛,但还是有众多的出版社满怀激情地投入了这项灵魂工程的建设施工。
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陈早春说:“为青少年出好书,赔本也要上。”这个出版社承担了90种书籍的印刷重任。天津人民出版社、海燕出版社无偿地提供纸型。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克服困难,优先安排文库印刷。
  “第二课堂”的主旋律
1988年秋,北京市区、郊区的一些学校、班级以隆重的仪式,迎接这些特殊“朋友”。很快的,全市中小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潮,涌现了一大批读书好的学校、指导阅读好的老师和进步大的学生。
“读父辈喜爱的书”、“与好书交朋友”、“读后感征文比赛”等多彩多姿的读书活动构成了孩子们第二课堂的主旋律。
西城区新街口大三条小学六一班的厥羌同学说:“我开始尝到了读书的甜头,我不只是追求书中的故事情节,还认真领会中心思想、捕捉好词好句,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老师们欣喜地发现,许多学生读书笔记的扉页上,都工工整整地抄写着这样的名言:“书,是巨大的力量”,“书,是一艘船只,把我们从狭隘的地方带向知识的海洋。”在接到赠书的班级,几乎每个学生的书包中都装有一两本好书。
老师们欣慰地说:“文库的发放,净化了育人的环境,我们做学生思想工作容易多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