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津巴布韦的白金——棉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2
第7版(国际)
专栏:津巴布韦通讯

  津巴布韦的白金——棉花
本报记者申明河温宪
棉花是津巴布韦农业中仅次于烟草的最大出口商品,被认为是津巴布韦的白色金子。今年皮棉出口为津巴布韦赚取了3亿津元的外汇(约合6000万美元)。
1924年津巴布韦开始种植棉花,但直到60年代才大规模种植。现在津巴布韦已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其质量在世界市场上名列前茅。
津巴布韦1988年棉花产量达32.3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的棉花产量为20.5万吨。津巴布韦纺织业70%以上的原料和50%以上的食用油原料都来自本国生产的棉花。
据津巴布韦棉花销售委员会负责公共关系的凯西夫人介绍说,津巴布韦棉花销售委员会属于政府机构,其职能是收购和储存全国棉农生产的所有籽棉,通过所属的8个轧棉厂把籽棉加工成皮棉和棉籽后销往国内外市场。这个委员会还必须保证每年向全国的棉农提供质量合格的棉种。每年1月和3月,大农场商业棉农都要向委员会提交预计种植面积和交售籽棉数量的报告。加上其他棉农的情况,委员会便可有条不紊地对全年全国的棉花收购、轧棉和销售进行安排。
津巴布韦政府非常重视棉花种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工作。津巴布韦棉花研究所所长格雷厄姆说:“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是津巴布韦棉花生产成功的基础。”位于距首都哈拉雷西南140公里的卡多马的津巴布韦棉花研究所是整个非洲地区研究棉花水平最高的机构之一。据格雷厄姆介绍,津巴布韦在全国289个气候、土壤、种植规模等条件不同的地区进行育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一旦取得研究成果,便迅速向棉农推广。
在津巴布韦棉花培训中心,培训部副主任卡西亚热情地告诉我们,培训中心根据棉花生长的不同季节,分别就气候和土壤条件、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摘技术等对棉农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从1972年至1990年,这个中心已经培训了2万多人,其中包括来自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成员国及尼泊尔、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农业技术人员。卡西亚说:“我们常常请毗邻的棉花研究所研究人员到此授课,传授最新研究成果。我们要求学员们用65%的时间在试验田中取得实际生产经验。学员毕业后,我们还要到他们所在地区进行实地检查指导。”
过去3年,津巴布韦的棉花产量有所下降,除了不利的天气条件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对棉花收购的价格控制过严而影响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目前,津巴布韦政府正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已允许棉花销售委员会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在制定收购和销售价格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棉花销售委员会采取了增加棉花收购和棉种出售地点以减少棉农运输困难,加强对传统公社地区棉农的技术指导和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及其它鼓励措施,以促进棉花生产更上一层楼。
         (本报哈拉雷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