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人生哲理的寻觅——看电视艺术片《感谢生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3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生哲理的寻觅
——看电视艺术片《感谢生活》
向兵
“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活”,版画家戈沙如此总结自己大半个世纪的艰难跋涉。这话并不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然而吉林电视台女导演程捷,却缘此在戈沙的人生足迹里苦苦寻觅一番,拍成了一部耐人寻味的《感谢生活》。
这部以美术家艺术生涯为题材的电视艺术片,展现了戈沙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创作,但它并非是在为一位画界耆宿作传。在它的镜头里,人物的生命活动变成了一种载体,传达的是创作者从那一串串艰难足迹中寻得的人生哲理。
艺术只生长在生活的土壤上,这一法则已无庸置疑;而《感》却让人们看到,当一个艺术家全身心地拥抱生活时,其收获就不止是艺术的了。戈沙少时流落街头,饱受磨难。日子清苦,却不贫困,因为他手中有了刻刀。尽管仅仅为的是刻下生存的滋味,可他已经开始在心中琢磨生活,从而体会到了心灵自由的欢愉。正是它点燃了戈沙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生命之光。几十年来戈沙一直不知疲倦地跋涉在白山黑水之间。“不管是看林人的小木屋,还是嘈杂的车间他都去”。甚至在偏远的山乡,“为了一位大娘、小伙儿画张像的要求,他常常再三更改行期”。这样的生活,不仅滋养戈沙的艺术,也使他的情感和灵魂有了最坚实的依托。所以,即使身处逆境,他仍能“常常为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浪花而激动”,以致在刻下它们时,“常常把自己搞丢了”。这不是有意忘却苦难,而是在对生活的挚爱中产生的对苦难的超越。有了这种由热爱生活而来的具有创造意识的人生体验,戈沙才会在一次次被热浪、沙暴击倒,差点没变成木乃伊的大漠之行中,看到飞沙走石遮不断驼铃的顽强,焦渴的胡杨林在苍穹下伸展的昂扬;表现这艰难旅程的《风暴》、《夜歌》、《大漠枯林》,也才会描绘的都是生命征服苦难的豪迈。
《感》剧一再深情地忆起戈沙那些伴着贫穷、磨难的生活,与其说是礼赞坚忍、挺拔的人格力量,倒不如说它是在昭示人们:正是这生活塑造了戈沙,铸就了他的艺术。这艺术之于生活,不是点缀,是创造;正因有了这体现人类本质力量的艺术,生活才在不尽的生机中显得绚丽、美好。“我的艺术就是我的生活。我不是要人们热爱我的艺术,而是要人们更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创造生活,从而创造超越苍白、低俗的真正的人生欢愉。这就是《感》剧藉戈沙的艺术人生所要传达的底蕴。
《感》剧这一内涵所揭示的已不止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而是人生哲理。对于这样一个题材,《感》剧的编导并没有将它拍成一部雄辩的政论片,却是采用散文诗式的结构,以主人公面对老朋友式的心语独白,将其经历和情感从容道来,给人朴实、亲切之感。画面上,则以莽莽林海雪原、浩浩戈壁荒野为造型主体,构筑起苍凉、壮阔的意境,形成“直面人生”的视觉冲击力。它在一些具体画面的处理上,也颇具匠心,诸如浓重夜色里轰然划响点燃光明的火柴,以喻艺术燃起照亮生活的生命之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这部哲理性电视片的艺术感染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