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热情讴歌民族精神和民族正气—─读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05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热情讴歌民族精神和民族正气
 —─读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吴秉杰
读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不禁想起茅公与“五四”先贤们倡导的“为人生的艺术”。热情讴歌民族精神和民族正气,强化人生意识,几乎是这次获奖作品的一大特色与普遍追求。这不仅仅如《平凡的世界》、《都市风流》这样深入反映改革年代的长篇小说是如此;像《少年天子》这样的历史小说的艺术精品,以及《穆斯林的葬礼》这样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双重背景下提取爱情故事的小说同样是如此。从这次获奖的历史小说来看,历史小说的价值也非仅仅是追求真实的“信史”,或单纯树立历史的楷模,评估历史的教训,而是努力地寻求历史和现实有价值联系的一面,历史能构成现实参照与精神启示的一面;这就使历史创作也成为具有现实人生意义的当代创作的一部分。“无情未必真豪杰”,《第二个太阳》在描写革命战争时,主要表现出一种抒情的特征,构成它独特的追求;这种情感的抒发也意在把过去的人生和今天的人生衔接起来,似乎时时提醒我们:不要忘却过去年代的牺牲。当静态的考察转化为流动的生命时,以往有些长篇创作中的理念化倾向被克服了。从《平凡的世界》到《浴血罗霄》、《金瓯缺》等作品,都拥有一种朴素、平实的美学风格。
《平凡的世界》这部多卷本的长篇留给人的突出印象在于它有“后劲”。初读时会觉得它弱在“平凡”与琐细,然而渐渐地就会感受到其中真实可信的人生韵味。它犹如清水漫过河堤而又向四面八方奔注流泻,最后渗入我们生活的土壤之中。小说以清晰的脉络,凝重乃至有些滞拙的叙述笔墨,为我们勾勒出了“文革”后期到改革前期十年间城乡广阔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变迁,塑造了几十个具有不同背景、性格和人生道路的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众多的人生世相、人生联系构成了社会;而他们相关的人生活动和命运又体现了我们改革时代的历史。它提供了一个宏阔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尤其突出农村年青一代在时代风云变幻中各自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塑造了孙少平、孙少安这样蕴涵丰富的典型人物,并赋予其人格的力量;使历史的规定性和个人选择的能动性、社会的客观条件及要求和个人的人生奋斗及追求统一起来,形成一种矛盾交流的复杂联系,从中产生了作品审美的意味。孙少安的形象在小说前半部已大体完成,他精明、能干而又务实,既有农民朴实的家庭责任感,又有农村基层干部的优良品质与胸怀。表现在他在双水村孙、田、金三个家族矛盾纷争与代表村民利益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作为家庭的脊梁在艰难岁月中挑起生活重担时的奋斗、挣扎,还表现在他个人的感情生活—─与润叶、秀莲的爱情婚姻上。改革开始后,他审时度势搞起责任制,又历经坎坷兴办砖瓦厂,最后为农村教育事业捐款,则是进一步完成了他的人生乐章。另一个重要人物孙少平更灌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是一位精神不断发展与成长的人物形象,体现了路遥一贯地要在城乡交叉地带各种时代因素的撞击、融会中探索人的精神奥秘与人生轨迹的追求。孙少平作为新一代有文化的农村青年,对于扩大自己生活的天地,进入另一个社会的与精神的大世界有着清醒的自觉意识,“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因此,他的“闯世界”就拥有无限的前景。
《平凡的世界》另一特色是,它虽然写的是农村家庭及其在大时代中的变化,但对于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依然珍视与心向往之。我们注意到,不仅少平、少安两个主要人物是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递进一步;而且它还反映在润叶、润生、孙玉厚、兰香、李向前、田晓霞、郝红梅、贺秀莲等诸多人物对待家庭、爱情、劳动与物质生活的态度上,各有其动人的表现。对于田福堂、冯世宽等农村干部与上级领导,作品并不是简单地摘取其一面,让他们作为改革的反对力量,而是既写了他们的“本色”,也写了他们的发展。摆脱某些写改革的文学大起大落、非此即彼的旧有模式,还以生活的丰厚与人的立体的形象。《平凡的世界》塑造的是一些具有土壤根性的人物,见出其“平凡”的一面;改革时代的潮流冲激又滋润着这片土壤,于是在这土壤上成长起来的人物又带上了时代的烙印。虽然小说结构显得有些庞杂而不够精练,语言直露而不够含蓄,叙事面面俱到缺少灵动活泼之感,然而“水清石自见”,“平凡的世界”还是有力地反映了不平凡的时代。
如果说,《平凡的世界》着力于平中见奇,“一丘一壑也风流”;那么《都市风流》可以说是一曲令人昂越激动的城市建设者的颂歌。取代城市文学中那种已见惯不怪的玩世不恭的“反英雄”形象,与自我迷失、自我炫耀的“多余的人”的形象,它设计了一批脚踏实地、又具备理想献身精神的城市的脊梁。小说一开始便含义深远地提出了城市的两个中心:代表政治与权力中心的厦门路利华别墅,和代表城市基础与普通劳动者聚居地的普店街。作为一部少见的、全面反映城市改革,以及它如何深入到基层,激荡起各种社会波澜的长篇创作,我认为小说的艺术光辉主要不是在于它抒写了上层的斗争,而是表现在下层的描绘。并非如一般常见的改革文学那样着重于政治上的交锋与碰撞,而着重于社会心态和它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不是一种被提纯了的理念结晶,它就是劳动者利益、愿望、热情与理想的反映。《都市风流》囊括了上至市长、市委书记、区、局各级领导,下至施工队长、普通工人、家庭妇女、个体户、失足青年,以及工程师、歌星、高干子女等形形式式的人物,形成一种网络式的人物体系,多线索地展开,又围绕着城市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设而凝聚和达到高潮。用自己最后的生命设计了光明立交桥的徐力里使我们眼眶发热,在工程关键时刻,杨建华、老队长、甚至失足青年陈宝柱也用自己的行动表现了人生的尊严,人生的追求,人生的辉煌。《都市风流》开辟了城市文学的一个新生面,虽然它在叙述文体、情节结构上也有弱点与不足,尤其是一些过分戏剧性的人物关系的设计,不但与主旨无补,且多少是一种败笔。
就艺术的精美秀逸,叙述的自然圆熟,结构的和谐合度而言,《少年天子》确是一部领衔的作品。那种细致入微、生动透彻的描写,抉精汰粗、圆通变活的才华,来自作者对人生要义全身心的感悟和理解,而不是史料、史实的一般掌握。因此,虽然主要写的是顺治皇帝,他的政治抱负和爱情悲剧,依然能和当代读者心心相印,共鸣和交流。凌力把《少年天子》中的人物譬作一个恒星系统,从顺治皇帝、宫廷内部扩大到王公贵族、满汉大臣,再扩大到文人士子、市井细民,一层层地为一种“引力”所牵引,统一地旋转了起来。每一层上都有着自己的矛盾关系—─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家庭与爱情的悲欢离合,而它们又统一地指向历史进步与清初两种文化的冲突,集中到福临这样一个既追慕悠久辉煌的汉文化,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又面对种种传统“祖制”的制约,动辄失措、举步维艰的少年天子身上。这也为福临喜怒无常,既刚愎自尊,又脆弱自卑的复杂性格,以及他的爱情悲剧,提供了生活的基础。《少年天子》是由个体命运折射历史的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它从人生中去开掘历史的审美意味,而不是单纯从史料中去开掘历史;由个人的性格、命运来体现历史的精神和历史的矛盾,而不是让历史过程、事件自身说明自身。这就是说,它从确定的历史背景和可以定位的历史生活的特征性内容出发,回到了以写人为中心,以发掘人的性格、情感、内心精神世界为艺术指归的创作道路上,表明了作者对于历史小说的真实性和虚构性、创作方法和艺术价值,都有令人感佩的、深入的思考。作者对于乌云珠这一人物有些“偏爱”,在小说中的表现多少有些理想化,这一点我们或许还不甚反感。遗憾的只是同春与梦姑命运遭际的线索未能完成,令人悬念不已。这或许只能留待作者的下一部创作来加以实现了。
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不是那种“全景式”的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而是一篇抒情的创作。它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的背景下,描写某西线兵团解放武汉、发动湘西战役,直至开国大典的过程,为人民解放战争史诗性的画廊上填补了一个空白。但作品的艺术空间主要不建立在战争过程,敌我双方斗智斗勇,各种线索纵横交叉之上;它通过白洁这样一位失陷于敌人之手的地下党员,以及她与秦震、陈文洪等的关系,努力地为我们提供情感驰骋的广阔空间。革命激情中融会着普通人的人情和亲情;写革命理想、心中的太阳,又不回避革命过程中的痛苦与失落,这是作品的优长之处。它在叙事内容上显得比较单薄,于是,作为补偿的便是它提炼出的情感的价值。另一部获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以一种“对位”表现的艺术手法,在“玉”的历史和“月”的历史中容纳了二个爱情故事,清新流畅的叙述中自然地溶入了民族的、时代的和社会的多种色泽,它们被调和到韩子奇与韩爱月两代人的人生历史及生活道路之中,揭示出穆斯林文化的渊源和它在与华夏文化交流、融合中的特殊性。严格地说,作品许多关于穆斯林历史传统、宗教习俗、文化心理的描绘还是外部表面的和说明性的,但作为一种民族风情的渲染,结合了各种社会的和历史的气氛,仍然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穆斯林的葬礼》中有关玉器制作与历史、大学校园生活的描写,见出了霍达的生活积累和艺术功力,颇足以吸引人。它也如刀法细腻的玉雕那样,是“镂空的、半浮雕式”的,其间填充了作者丰富的感情。
获荣誉奖的《金瓯缺》、《浴血罗霄》是两部有特殊价值和杰出贡献的创作。一部是表现北宋末年宋、辽、金之间民族战争的气势磅礴的宏篇巨制,以其全景式的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的全面描绘与繁丽多姿的人物形象,为文坛所重视。另一部则是老将军以其革命亲历,经50年风风雨雨而留下的艺术结晶。《金瓯缺》就其对史料的熟悉、运用与对北宋末年政治经济、生活状况、社会风气的全面掌握来看,有很浓的文化色彩,它推演较缓慢,有过多的评述、分析和介绍性的描写,但正如前人说到某些优秀的长篇小说时那样,尽管“描写的部分时常是被烟雾给闷住了,然而火焰从来不会不喷射出来”。这就是在作品高潮中的许多极其动人和感人的场面。《金瓯缺》中的历史感投影到人生,便转化为命运感。它主题交叉并协,内容博大精深,气势贯通,不输于任何一部已有定论的历史小说。肖克将军的《浴血罗霄》则与之不同,它简约、朴素,以许多真切的细节动人心弦。行军、打仗和作战场面极其自然地流出,“天然去雕饰”,其独具的艺术魅力,也是前人无法替代,后人无法重复的。
讴歌民族精神,强化人生意识,为当代长篇创作获得了一个较高的视点,它可以接纳多种题材,从不同角度切入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熔铸感情,并与最大多数的读者交流。获奖作品当然远非普遍完美,仍然能给我们留下不少启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