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感人肺腑 启人心灵——看豫剧《焦裕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3
第8版(副刊)
专栏:

  感人肺腑 启人心灵
——看豫剧《焦裕禄》
孟庆荣
正当电影故事片《焦裕禄》在北京举行首映之际,河南省开封市豫剧团又把六场现代豫剧《焦裕禄》搬上了舞台,并于最近在北京举行了首场进京汇报演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焦》剧表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焦》剧的序幕一拉开,“画外音”就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当年的时代背景:历史闪回到60年代初,中原大地,黄河古道,升起一颗璀璨的星……他,就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公仆焦裕禄!他用自己的生命描绘了兰考壮丽的蓝图!紧接着,舞台布景随着伴唱,又烘托出当年兰考大地那种“漫天风沙漫地碱,白帐子猛雨涝大田;三害肆虐灾情重,兰考人经历着1962年”的凄凉景象。焦裕禄正是在灾难深重的背景下挺身走了出来,来到“狂风呼啸,飞沙走石”的黄沙岗村头。他是忍着剧烈的肝痛,抱病来这里蹲点的啊!焦裕禄的形象也正是在这种生活气息和时代背景下,显示出其光辉,显示出其高大,显示出其可歌可泣。而《焦》剧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自始至终贯穿着这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第二,《焦》剧演出了感人肺腑的真情实感。《焦》剧从它的唱腔设计,到舞台布景;从剧中人物的塑造,到演员的念、唱、做、打;都给人以栩栩如生之感,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特别是焦裕禄、徐俊雅、瞎奶奶、鲁一山、董老头等主要人物的塑造和演技,更令人难以忘怀,给人们留下了更加深刻而美好的回味。看来,这也许与编导者们的匠心有关。应该说,《焦》剧的每一场戏都演得相当不错。由于演得真切动情,观众大都为之感动,为之流泪。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场《送粮》和第六场《壮别》这两场戏。《壮别》看后更使人感到这的确是悲壮之别。当焦裕禄率领全县人民战胜三害,即将迎来丰收的年景时,正当泡桐成林、枝繁叶茂、花儿盛开的时候,焦裕禄这位为兰考人民操碎了心的县委书记却又匆匆地走了……他走的又是这样匆忙,这样突然。这对于正需要他的兰考人民来说,简直如雷击顶,打击实在太大了!然而他没有死,他将永远活在兰考人民的心中,如今兰考大地上烂熳的泡桐之花,不正闪烁着焦裕禄形象的光辉么!
第三,《焦》剧演出了人民的心声与思考。在演出过程中,随着剧情的步步深入和发展,观众的心田里掀起了不平静的波澜。
希望在我国的戏剧舞台上,涌现出更多的像《焦》剧这样好的艺术作品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