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鄣公山掬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3
第8版(副刊)
专栏:

  鄣公山掬绿
崔龙弟
鄣公山离婺源县城70多公里,有公路相达。人称:“盘踞徽饶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最高峰雷鼓尖海拔1630米,遥见一带碧泉从山褶间奔下来,把947米处的鄣山村一切为二,水流自村前村后100多个人工鱼塘边轻盈掠过,兴冲冲赶到一道落差达100多米的石壁上,“哗啦”一声跌下去,溅起千斛银珠,吐出万转彩虹。
墨绿的山坡上山坳里星散着葱茏的茶园。越往雷鼓尖上去,茶树越多,云雾越浓。已退休的老乡长汪利昌是土生土长的鄣山人,解放以来一直在山里山外当芝麻绿豆官。鄣公山茶叶向称“婺绿”一绝。汪利昌有四句为之锦上添花:“粗枝大叶肉头厚,先苦后甜最后凉,清香味美金黄色,叶叶有孔孔不透。”前三句指色、香、味、形,自然好懂,最后一句啥意思呢?他扯下一片茶叶让我们对光看,但见叶片上有星星点点的光,置于掌上,可见叶面上有不少小凹点。“这是因为叶片长期承接云雾雨露的缘故。高山露水压在叶上,叶面变形却不破损,这茶叶就是被云雾喂大的,所以清香沁人。”汪利昌摆茶经如数家珍。
汪利昌引人入胜的话又把我带回到这石板路上。我的四围弥漫着深深浅浅的绿,碧水在脚下鸣唱,鱼塘割出一块块蓝天,远远近近的山幔都汹涌着翠竹苍松的绿浪。再眺望云去雾来的雷鼓尖,恍然那就是一面高扬的帆,傲立于莽莽林海之上叱风咤雨。而鄣山村就愈显渺小了,袅袅炊烟已被绿莹莹的日光浸透,姑娘们的新潮服装随风飘拂,就像一朵朵调皮的大蝴蝶。于是鄣山村犹如一条在绿色摇曳中的小舟,令人油然而升一层层赏心悦目的遐想。
如今,那穿村而去的山溪,在即将化作瀑布之时,被新一代鄣山人截在了悬崖上。一座大功率电站把往日可望而不可即的水的彩虹,化作了无所不在的光明和温暖,为古老的山村引来了现代生活气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