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中小学勤工俭学广泛开展 江苏辽宁等8省受国家教委表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4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小学勤工俭学广泛开展
 江苏辽宁等8省受国家教委表彰
本报北京4月13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记者从今天国家教委召开的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电话会议上获悉:到1990年底全国已有73万余所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勤工俭学普及面达84.5%,参加的师生约1.5亿人。已建立生产劳动基地62万个,为勤工俭学的持久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勤工俭学总产值已达到227.5亿元,纯收入达到40.8亿元,学生人均23.54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产业已有4368个,全国已有1006个县(区)的年纯收入超过百万元,约占全国县(区)总数的49%,最多的县(区)的年纯收入达5000万元。
勤工俭学活动一方面使劳动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得以很好地开展,一方面又以经济收入补充了教育经费的不足,为学校德、智、体、美、劳诸种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条件。“七五”期间全国勤工俭学的纯收入用于教育经费的79.5亿元,其中仅1987—1990年四年就修建了近4200万平方米校舍,添置了9.9亿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有13.1亿元用于教工生活福利和政策性补贴,有16.6亿元补充了学校日常的公用经费。农村地区的勤工俭学活动在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许多农村勤工俭学基地成了“农、科、教”结合的纽带。
有关负责人指出,“八五”期间中小学勤工俭学要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继续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重点发展骨干校办产业,重点普及校园经济,以使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更加持续稳定地发展。
为了肯定勤工俭学的成绩,鼓励先进,国家教委还对1990年勤工俭学纯收入超过2亿元的江苏、辽宁、山东、河北、吉林、黑龙江、四川、浙江等8个省进行了表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