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埏埴以为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5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埏埴以为器
徐恒醇
陶瓷器皿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容器,它以独特的质地给人以温润的感觉,又以它的造型、釉色和文饰给人们的生活增添色彩。陶瓷生产在我国有着辉煌的历史,今日,陶瓷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史的一面反光镜。
仰韶文化大量彩陶的出土,成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重要发现。它们不仅成为那一时代社会生产方式的见证,而且是当时人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一种展示。从半坡陶器的尖底形取水器可以看出,先民在生产劳动中蕴藏了何等巨大的创造力。这种取水器腰部带有穿绳的耳,空着投入水中时,由于自身重心的作用便能倾倒装水,当水灌满时,由于重心的变化便自动直立起来。这一结构利用了力学原理使容器的功能得到开拓,由此使它的形式展现出奇妙的技术美。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更使人大开眼界。在这一卷唇平底的彩陶盆中,内壁绘有三组五人牵手舞蹈的图案。舞蹈者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辫发,体侧还有一尾状物,似乎是模拟动物的一种装饰,如果盆内盛上水,就好像这些舞者是在河边池旁婆娑起舞,水面还会映出舞蹈者的倒影。这一图案纹饰与《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相映成趣,异曲同工。
在世世代代对陶器造型的探索中,人们领悟到容器的实体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产生了空间效用和虚实互补的观念。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埏埴就是和土制作陶器,有了器皿中虚空的地方,器皿才能有盛物的用途。在这里,有与无,实体与空间,是互为作用的,没有空间的存在,也就没有实体的功用。陶器造型的技术美,正是空间使形体获得了生命力。
正如赫·里德在评论希腊陶器时所说:“直到公元前五世纪,陶器终于发展成为最著名、最敏感和最理智的希腊民族的代表艺术。一只希腊花瓶是所有古典和谐的典型。同一时期,东方另一个伟大的文明之邦——中国,已将陶器发展成为一门最可爱和最典型的艺术。中国人在这门艺术上的奇特造诣甚至超过了希腊人所取得的成就。”“中国花瓶不仅呈现出数的关系,而且表现出生命运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