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宾客云集交易盛——记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6
第2版(经济)
专栏:

  宾客云集交易盛
——记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
本报记者 刘霄
4月的北京,喜事相连。“两会”刚刚圆满闭幕,超越国界的经贸盛会“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又成为新的热点,人们潮水般地涌向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争睹博览会的风采。
新朋老友聚一堂
自4月8日至15日举行的这届博览会,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在前来参展的27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家厂商当中,既有老朋友,又有新面孔。首次来华展览的巴西、哥伦比亚、古巴、乌拉圭等国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富有贸易前景和合作机遇的新地域。
由苏哈托总统之弟苏德威卡摩诺率领的70多人的印尼大型展团,是两国复交后首次来访的代表团。香港贸发局组织了包括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驻港机构在内的106家公司赴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蒙古等国家和地区,参展热情非常之高,标志着亚太圈的经贸活动正在形成的区域化特征。
上届博览会,由于“六四”事件影响,一些欧洲国家退出了展览,随着我国同这些国家经贸关系的全面恢复,这次,意大利、瑞典、挪威、丹麦、奥地利等国也纷纷派出了展览团。东欧国家参展积极性甚高,保持了上届博览会的势头。
本届博览会以“合作与发展”为宗旨,正如博览会组委会副主任郑鸿业所说:“是一次促进南北交流,增进南南合作的多边的贸易盛会,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
满目精品开眼界
此次博览会,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的10个展馆全部启用。占整个展览面积1/4的外国展馆里,来自亚非拉美的展品,构成了一幅现代技术与异域情调交相辉映的景观。日本天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时间管理仪器;印度的冰箱深度制冷器和电动现金出纳机;乌拉圭的羊毛、皮革和奶制品;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机械制品;加蓬的木材制品等等,使参观者有“眼界大开”之感。
距离上届博览会,仅仅两年时间,但是中国展品在质量、花色、品种、档次、包装等方面,都有了一个飞跃,充分展示了1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以数控机床为主的机械馆,集中了我国机械工业的“骄子”,大部分展品具有世界80年代中末期的水平。电子馆是旋律和画面组成的动感世界。包括合资企业在内的“电子百家”在这里各显神通。从国内第一台“CD”一体化音响到世界上第一台中文声控打字机,从俄英中电脑激光照排系统到卫星地面接收站,所有的展品,似乎都在发出同一心声:“以先进科技为依托振兴电子,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开创未来。”
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轻工馆是这届博览会最为吸引人的去处。陕西标准缝纫机厂利用日本“三菱”技术生产的机电一体化的电脑多头绣花机,可以储存、放大、缩小100个花样,自动换色99次。轻工27个行业送来的上万件名、优、特、新出口产品,无一不精,无一不美,无怪乎土耳其工商部长参观后说:“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令人留连忘返。”
观众“热”出人预料
这届博览会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观众热”。组委会原以为两元一张的门票可以控制人数,没想到门外照排长龙,参观人数70万人次。
组委会发出许多“贸易观众证”,除西藏外,所有省、市、自治区都派团前来参观洽谈,不少省市的厅局长亲自站“柜台”,收集信息。
博览会双边贸易成果丰硕。中外客户签定贸易合同金额突破7亿美元,比首届博览会的总成交额多了3亿美元。其中轻工馆独占鳌头。香港及美、苏、日为进口中国轻工产品的前4名,这些产品适合中层消费水平,与国外产品比并不逊色。展览期间意向性进出口额达10亿美元;我国国内贸易成交额为1.4亿美元。
此次博览会虽已结束,但它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公关部一位官员说得好:“同住在一个地球上,沐浴着同一个太阳的光和热,不同的肤色和不同的语言,挡不住大家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