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台“立法院”、“国民大会”暴力冲突愈演愈烈 岛内各界忧心忡忡齐谴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7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立法院”、“国民大会”暴力冲突愈演愈烈
 岛内各界忧心忡忡齐谴责
本报香港4月15日电 驻港记者综述:连日来,台湾“立法院”与“国民大会”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岛内民众对台湾政治圈这种恶性循环表示忧虑,齐声谴责。工商界呼吁停止暴力行为,指出武斗场面导致社会民心不安,影响企业界投资意愿。
从4月9日以来,台湾“立法院”和“国民大会”乱象逐日升级。“议场”里台上台下叫骂扭打不断,秩序失控,场面混乱。台湾“立法院”、“国民大会”9日均发生群殴事件。国民党和民进党的“立委”共40人拳脚交加;“国民大会”内两党“国代”亦如法炮制,扭打成一团。
4月10日,台“国大临时会”举行第一次大会,因座位安排引起歧见,国民党、民进党和无党籍的“国大代表”由指责演变为大打出手。结果,国民党“国大党部”书记长谢隆盛被打得眼角破裂送医院急救,民进党“国大党团”召集人苏嘉全右耳及下体遭重击。混战中,双方人马均有乘乱偷袭行为。
4月12日,台“立法院”召开院会,两党“立委”冲突尤为暴烈,达到高点。民进党“立委”张俊雄就会议程序问题向主持会议的“立法院长”梁肃戎表示抗议,并走上主席台打了梁一耳光。梁愣了一下,马上回打张俊雄一个大耳光,两人随即拉扯起来。民进党“立委”卢修一扯断麦克风向对方掷去,并冲上前与工作人员交手。梁肃戎动用警察维持秩序,首次在警察的盾牌后面“主持会议”。在1小时的冲突中,卢修一被警卫架出场数次,最后昏倒送医院急救。混乱中,有人将鞋子扔向主席台,梁肃戎气急惊呼:“台湾民主政治宣告死亡。”
台湾频频发生的“议事冲突”经传媒报道后,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感。当地舆论指出,连串事件使整个社会感到一股暴戾之气迎面扑来,令人触目惊心。国际传媒讥讽这种现象为“台湾奇谭”,已成为国际笑柄,若不改善,将被看成是“台湾特色”,而成为外来观光客参观台湾的“指定路线”。
台《工商时报》社论指出,打斗的演出者“民意代表”们,口口声声讲民主、讲法治,可是在“议会”里有几个“民意代表”了解民主的真意?又有几位尊重了“法治”?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民意代表”,可以为所欲为,在开会时动辄以肢体语言表达其意志,“议会政治”沦为“肢体抗争”。《联合报》的社论则认为,群殴事件说明台湾“民主政治”进程在朝一个劣质且恶性循环的模式发展,其现状已足以使人们对未来“台湾民主”的前景充满悲观的看法。斗殴打架将是台湾“民主文化”的重要内涵。今天连内部运作的规则都没有遵守的共识,为反对而反对,为技术性的问题可以打群架,则他日为政策性的问题岂不更将以打斗的模式扩衍下去?
在岛内各媒体对“国会”乱象撰文谴责之际,《中国时报》在一篇文章中分析了打斗不断的4个原因:其一,岛内的“统独之争”使人们共同的归属感不坚定,“国会”在某些人心目中无尊严;其二,台湾社会积累诸多不合理的乱象,某些政治人物以情绪化手段“问政”;其三,岛内许多居民对“民主政治”缺乏正确的认识,“民意代表”在民主素养方面未必超过一般民众之水准;其四,政治选举仍以个人魅力或财力为决定因素,故财力雄厚的政治人物常藉贿选来竞争公职,缺乏财力者则往往用抗争及激越言行来“出头”,形成恶性循环。
台湾一连串打斗事件,被民众认为是“病态现象”。据岛内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民众认为这种“病态现象”对台湾政治发展有不良影响,同时对社会风气与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也造成伤害,因为打斗的人都具有很高的社会身份,其行为对社会大众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
岛内“国会”乱象愈演愈炽亦引起工商界的反弹。台湾“工业总会”的代表在声明中指出,肢体冲突“是在开民主的倒车”。该会与10余位产业公会理事长对“立法院”与“国民大会”的“议事效率低落”、动辄打架表示严重抗议,并指出“国会”乱象已造成社会民心不安,严重影响企业界的投资意愿。台“经济部”官员指出,台湾投资环境已不如以往有利,若政治环境不能令企业安心,影响企业留根台湾的意愿,等于逼迫厂商“离家出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