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信为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8
第2版(经济)
专栏:

  信为媒
本报记者 余清楚
叶为芬,井冈山茨坪林场场长,江西省农垦系统优秀企业家,黝黑的皮肤,宽厚的前额,让人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不过,这个和井冈山的青松翠竹打了20多年交道的汉子,办企业却精明得很,把一个林场搞得像井冈的杜鹃红红火火。要说起他使出的招数,也堪称一绝。
故事还得从1988年夏天说起。
叶为芬来茨坪林场已有一年多了。但苦于山高路远,信息不灵,产品质量上不去,也出不了山,他有劲使不出来,苦恼极了。
一天,他信步走到茨坪街上,看到来井冈山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他心头顿时一亮:何不借井冈山英名,广交山外能人,请他们助一臂之力?
他兴冲冲赶回场部,组织了6个职工,借来人民日报等全国大报,大专院校招生简章和科技杂志等,整整忙乎了半个月,从中选了5000位知识渊博、信息灵通的专家、教授、记者和商贸行家,他亲手拟了一封信,上面介绍了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和秀丽风光,并将茨坪林场的概况和主要产品一并列出,恳请这些陌生的朋友传递信息和提供帮助。
5000封“求爱信”整整装了两麻袋,飞向了全国各地。人们爱井冈山,也爱井冈人。叶为芬的真诚感动了许多素不相识的人。500多封回信和上千条有用的建议源源涌进了他的办公室。
上海供销合作社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康海飞等4人收到叶为芬的信后,特地来井冈山考察,最后确定改造亏损的沙发厂,发挥林场资源优势,生产高档板式家具。目前,该厂产品在沪供不应求,销量日增。
1989年,名茶“井冈翠绿”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0年又夺得国家质量银质奖,成为中国名茶。但荣誉来自“信”为媒。不少茶叶专家获信后,主动上井冈山进行指导,为名茶更出名献计献策。
叶为芬算了一笔细帐:发5000封信,费用加在一块只有1000元,但获得的效益却无法估算。他在全国各地交了数以千计的朋友,林场的产品从山里走向城市,走向世界……
叶场长指了指一叠叠分类整理好的信件,说:“这些信其实应称作求贤信。昔日刘备三顾茅庐,方得一孔明。而我身居山里,一封书信得天下能人相助,岂不妙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