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兵演兵》:继承与创新的收获——兼谈军营业余文艺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7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兵演兵》:继承与创新的收获
——兼谈军营业余文艺活动
西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电子声像等现代娱乐设施的激烈竞争,传统的军旅业余文艺创作演唱活动,是否还有往日的魅力?如何得以继续发展?这是摆在军队文艺工作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看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舞台艺术片《兵演兵》后,使人有所感悟,蕴藏在军营深处的群众性艺术创造活动,一旦与新的时代相结合,就将显示出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兵演兵》是一部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较高的文献价值的舞台艺术片,所纪录的是1990年全军业余文艺会演的盛况。15台演兵唱兵、风格各异的晚会,200多个歌舞曲艺、小戏小品、声乐器乐节目,既展现了东海前哨、西部高原、岭南特区、北国边塞的军旅风采,又抒发了当代军人爱海洋、爱蓝天、爱边疆、爱深山的赤诚情怀,而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意吸收了一些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使整个演出新颖活泼,多姿多采,把我军的业余文艺创作演唱活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兵演兵》从中精选了25个不同形式、各具特色的节目。这些节目或许在某些方面略显粗糙,尚未来得及做艺术上的精加工,但却使我们看到了不加粉饰的军营本色,看到了绿色衣衫覆盖下的心灵世界,春夏秋冬,酸甜苦辣,与其说是艺术表演,不如说是生活的再现。演员毫无矫揉造作,完全是向观众敞开心扉,诉说生活的欢乐与艰辛。这些节目没有华丽的服饰和布景,没有媚俗的表演和台风,翠绿的戎装与不同区域的地方色彩相衬,战士的风骨与民族的神韵相映,不时在舞台上变幻出一幅幅军营的、民族的和民间的新风俗画,在浓郁的兵味、土味中达到了一种返朴归真的艺术境界。这些节目大都短小精干,或采集生活激流中的一朵小浪花,或捕捉人物心灵的撞击而迸发出的一个闪光点,或截取时代交响乐中的一支小插曲,是军营生活的浓缩,是时代风貌的侧影。节目虽小,但构思巧,容量大,意蕴深。这些节目的形式不拘一格,舞蹈伴之有歌,而声乐、器乐又与坐唱、表演唱和舞蹈穿插在一起,小品、曲艺则与戏曲、歌舞联姻,各种形式相互借鉴,相互融汇,只要能充分展示兵的生活,都能够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初步形成了军营业余文艺创作演唱活动独特的风格。毫无疑问,全军业余文艺会演的圆满成功,为《兵演兵》的摄制奠定了坚实的舞台基础,使电影编导能够用视觉的语言在银幕上描绘出中国军人的风采,为我军文艺事业的发展留下了闪光的一笔。
从严格意义上看,《兵演兵》仍然属于纪录片的范畴。但它大胆地打破了舞台的框子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歌舞艺术与电影艺术结合起来,既保持了“兵演兵”的特点,又发挥了“蒙太奇”的优势,表现了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的审美追求。首先表现在影片的编导善于运用电影剪辑的手段,把生活实景与舞台布景融为一体,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像舞蹈《我从蓝天来》、独唱《唐古拉的风》、歌伴舞《山里来的水兵》等,银幕上或碧空万里伞花绽开,或冰山连绵风吼雪舞,或碧波万顷浪花飞逐,与舞台上空降兵、汽车兵和水兵的表演自然连贯,寓情于景,声情并茂。其次是影片编导适当地改变了原来的舞台调度,使节目的衔接富有变化,整个演出张弛有致,高潮迭起。像唢呐吹奏,演员从台下吹着唢呐走上舞台,与观众的情绪遥相呼应,表现了编导对“兵演兵”植根在战士之中的深刻认识和艺术构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影片编导在对节目做必要的选择、剪裁和删节时,不是以专业艺术的标准进行取舍,而始终坚持突出业余演唱的特色,使之真正成为一部蕴于战士心中、书于战士笔下、发自战士歌喉、展自战士身姿的有力之作。
《兵演兵》的成功,还对我们在90年代的今天,如何开展军营业余文艺创作演唱活动提供了深刻而有益的启示:
一是对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的认识。“兵演兵”是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并形成的我军文艺工作的优良传统之一。对“兵演兵”的老传统,要继承而不保守,要创新而不否定,不断以新的创造成果来充实、丰富,增加传统的成分、因素,使之成为具有崭新形态的与我们时代的特征相适应的新传统。
二是对“土”与“洋”的关系的认识。军委领导同志曾经指出,业余文艺创作演唱活动一定要有“土味”。这里所讲的“土”,是指有浓郁的连队生活气息和地方乡土气息,是扎根在军营生活和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采用的是一种与广大官兵欣赏习惯、文化层次相符合的、大众化的文艺演唱形式。把有“土味”的东西看作是粗糙的、艺术的低层次,或者以为搞有“土味”的东西无需用功,随便凑合一下即可的倾向,都不免失之偏颇。
三是对普及与提高的关系的认识。军营业余文艺创作演唱活动,舞台在基层,观众是战士。这就要求从创作题材、演出内容、表现形式到人员的思想感情,都要深深扎根于基层,满腔热忱地为兵服务。军队的基础是士兵。无论在何时何地,军营业余文艺创作演出都不能以“曲高和寡”而洋洋自得,要始终把战士放在心上,保持兵的本色,自觉朝着“曲高和众”、“雅俗共赏”的方向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