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社会风貌——读周大新小说近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7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社会风貌
——读周大新小说近作
冯牧
周大新近年来以其独具地域文化色彩的小说创作而引人瞩目。最近,我一口气读完了他的近作《左朱雀右白虎》(《长城》1991年第1期),又读了手边可以找到的周大新的其它几篇长短不一的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标以“豫西南有个小盆地”这样的副标题,实际上是一批题材和主旨虽然不同,却明显地揭示了一种具有相似地域特征和社会风貌的系列性作品。
和周大新其他许多以描写农民的生活变革为内容的作品相比,《左朱雀右白虎》似乎是出现了一种“变革”或差异:作家的笔触所描述的已不是把自己的生活与命运和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道的农业劳动者(包括穿了军装或脱掉军装的农民),而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乡镇知识分子——把自己一生的精力、热情和期望都奉献给先民所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财富的发现与保护的知识分子。这些生活在乡镇的知识分子,不同于他们的亲友,他们主要不是依赖种地、养牛为生;但是,他们都具有一种和土地与农民割不断的血缘和亲情。他们珍视这块土地上的一切甚于自己的生命;他们珍爱几千年来由他们的祖先所开辟和建设得如此美好的自然环境;他们同样珍爱自己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以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所创造的“第二自然”——文化遗产。在其中,汉代画像石刻是最值得一切南阳人乃至一切中国人都引以自豪的人类瑰宝。在周大新的一些别的作品(比如《伏牛》和《泉涸》)中,我们为人们对于土地所蕴涵的深情,为使这片土地迸发出更加巨大的生命活力并借以改造农民的生活境遇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而深受触动和启发。在《左朱雀右白虎》中,我们并未再看到那些终日在土地上汗流浃背地劳作的农民形象,然而,通过对于热衷于汉代画像石刻的发现与保护的老知识分子王莹质及其学生古涵和女儿王楠这些人物的命运的描述,我们不是也同样深切地感受到一种人们对于乡土与祖国,对于绵延了两千多年之久的人民智慧结晶的深沉的挚爱之情么!
这篇作品同作者其他作品不同的另外一点是:作品用了相当多的篇幅,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通过主要人物的叙述,生动而细微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座历尽艰辛才得以重见天日的汉墓的发现,以及墓中的画像石刻上所包含的丰富生活画卷。作品通过主要人物娓娓而谈式的亲切描述,让我们从那些栩然若生的宏伟画面上看到了历史长河滚滚前进的波涛;使我们惊叹地了解到,即使是在两千年以前的严酷的社会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已经懂得赞扬这样的美好品德:生命诚然是宝贵的和美好的,但为了维护人的尊严,为了追求理想的生活,为了坚贞纯洁的爱情,为了抗拒邪恶的力量,人们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从《左朱雀右白虎》所着力刻画的三个人物——三位挚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甚于自己生命的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身上,我们还看到一种不仅仅属于地域文化而且还属于时代的鲜明特征:他们都具有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自觉地维护与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感;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才使得这几位平凡的教师、文化工作者和浑身带着泥土气息的农村知识分子做出了一番“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事业。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不是一个空泛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浸透在每一根血管、每一个细胞中的强劲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既是和他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南阳盆地的劳动人民相通的,又是和深埋在沃土之中的伟大祖先的心灵相通的,同时,更为重要的,也是和他们所处的时代(国家生死存亡的时代),和这个时代的精神象征——鲁迅先生的心是相通的。
迄今为止,周大新的创作给我以较深印象的作品是《左朱雀右白虎》和另一部中篇《伏牛》以及几篇短篇小说(如《泉涸》、《小诊所》、《风水塔》)。这些作品给我带来的总的感受是:作者是怀着一种对自己所生长的故乡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善良、敦厚、执著、顽强性格品德的钟爱与关切之情来塑造作品中的人物的。作者这种分明是饱含深情的描写,却又往往采取了一种深藏不露、貌似冷静而客观的手法。他描绘得较多的,正如一位论者所指出的,大多是一些由于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而不得不离开土地的劳动者的形象。这些形象的动人之处和启人深思之处,是这些男男女女即使是暂时以这种或那种形式离开了祖祖辈辈所赖以生存的土地种植业,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追求和期望,来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已经延续了许多年,却从未彻底冲破过由于历史原因所形成的封闭状态),不论他们获得的是成功或是失败,在他们身上总还是可以使人清晰地感受到那种对于乡土及其历史文化传统意识所怀有的执著而又复杂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周大新笔下的人物往往带有某种复杂性和由于历史、社会、地域文化等诸方面因素造成的独特性。这种探索和追求,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称道的。
我在前面说过,《左朱雀右白虎》在这方面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例外或“变格”。这篇作品,不仅给读者带来许多关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生动感人的知识,而且,通过了两条情节(古代的和现代的)线索的交叉发展,描绘了生活在南阳盆地的几个纯朴无华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以自己美好的灵魂,以自己对于乡土及其值得自豪的文化遗产的平凡而真诚的耿耿深情,使我们受到了一种炽烈的爱国主义情操的感染;这些人物的心灵并不复杂,但都是真实可信的,使人钦敬的。在他们身上,具有一种来自生活深层的朴素美和厚重美。作者习惯于使用严谨的现实主义笔触来写人状物,然而,他在作品中也采用了一些具有象征性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手法(正如他在其他作品中也时常采用的),我认为,这一点,不但没有影响作品中人物与情节的可信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加强和加深了作品所特有的地域文化色彩和艺术感染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