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德阳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1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大学生寒假见闻征文

  德阳行
北京大学研究生会 陈重
寒假期间,我们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社会实践团一行17人,赴四川德阳参观、访问,度过了难忘的一周。
2月的德阳,风和气爽。一条条宽阔、洁净的大道,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楼群,把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勾画得气宇轩昂。德阳的同志告诉大家,7年前,这里还只是成都平原西端的一个普通小县城,如今已发展成为四川省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和商业贸易中心。从1983年建市到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整整翻了一番。短短几年时间,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靠的是什么?喜欢寻根究底的同学就此访问了市政府副秘书长叶仁宗。他说:“一个地方要发展,需要很多条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正确的方针、政策,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等等,可以说是个综合效应。如果问其中什么因素最重要,我想应该是一种精神,简单地讲就是四个字:求实苦干。没有这种精神,再好的条件也发挥不了作用,再完美的方案,也是一纸空文。”
在德阳市郊区,同学们参观了一座农民兴办的钢铁厂。这是个拥有2000名职工、年创税利1159万元的乡镇企业。厂办公室刘主任说,建厂初期,困难重重,一度面临下马的危险。为了让厂子生存下去,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全厂职工举手通过了改进设备、开发新产品的方案。第一次安装、试产时,厂长、技术员、工人一起泡在车间里,连着熬了3个通宵。试产成功了,厂医务所的小屋也满员了。“有人问我们厂起飞有什么诀窍,我告诉他们,有,就是全厂上下一块熬夜,然后一块打针吃药。”刘主任不无自豪地说。
“求实苦干”,德阳的成就与德阳人的汗水使我们真正理解了其中的真实内涵。中文系博士生王韫佳深有感触地说:“乍看德阳建设得这么漂亮,我只觉得轻松,舒畅。听了叶秘书长的一番话和刘主任的介绍,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有点不安起来。我在想,与德阳人相比,自己是不是缺点什么。”哲学系硕士生蔡大梁语调有些沉重地说:“前几年有不少同学热衷于清谈,崇尚逍遥混世,还自认为是一种时髦,一种雅趣,殊不知这种意识是十分有害的。如果德阳人也像他们那样,我们今天会看到什么呢?恐怕只是几间破作坊,几条印着车辙的石板巷。”
在市城建委,一位青年设计师给同学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参与设计的段家坎新村建起后,其新颖的式样和舒适的环境,受到社会各界的称赞,可是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却不怎么满意,原因是这种别墅式建筑群过于集中、拥挤,不适合发展庭园经济,对农民来讲并不实用。这位一脸斯文的小伙子最后叹道:“假如我们当初征求一下农民的意见,本来是可以避免这种失误的。”听着他的话,同学们深深地体味到某种缺憾与愧疚。学环境保护的张建平感慨地说:“看来,如何使理论与实际充分结合起来,实在是一门大学问,丝毫轻视不得。”学城市规划的谢东晓由此联想得更远,也更具体:“今后毕业到单位工作,可不敢只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了。”
在德阳的日子里,我们处处感受到地方领导和普通群众对青年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同时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社会对青年学生的希望和要求。东方电机厂的工人们听说北大的研究生要与他们座谈,很多人下班后家也不回,连工作服都来不及换下,径直赶到会议室。当同学们对他们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表示感谢时,一位性格爽朗的汉子却摆摆手,说:“你们虽是北大的研究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但到了我们这里,大家就是朋友,朋友帮朋友是应该的,用不着客套。”朴素的话语,真切而实在,令同学们深受感动。在市委机关大院的一间老式平房里,李永寿书记将他平时常坐的位子让给了实践团的同学。他说这既是一种礼节,也是一种象征。因为他们已经老了,很快就该让位了,国家的未来等着青年人去建设。李书记还说:“希望你们毕业后到基层来工作,最好是到德阳来,真正坐到我的位子上。”同学们笑了,李书记也笑了。笑声中,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加猛烈地撞击着同学们的心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