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划时代的四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0
第1版(要闻)
专栏:来自世界屋脊的报告

  划时代的四十年
本报记者 卢小飞
清晨,初升的太阳把茫茫雪原照耀得金光四射。黑褐的山峦与青黄的草地之间,一条条白色的公路像一条条缎带铺展着、衔接着,令人神思幽远,感慨万千。在川藏、青藏两条公路还是“零公里”的时候,这里流传一首民歌:“姑娘出嫁远方,马道又远又长,翻过三座高山,趟过三条大江,走了三十三天哟,才进新郎帐房”;如今,西藏全区已有315条公路,接通了98.7%的县、77%的乡。远嫁的姑娘再也不用成月步行,万里之外的朝佛者也不用经年跋涉了。
奔驰在阳光灿烂的公路上,星罗棋布的小城镇迎面扑来。首府拉萨从公元7世纪形成政治、文化中心起,到1950年,只有3平方公里的面积;和平解放40年来,它已扩大了12倍多。水草丰茂的羌塘草原东南两端,出现了那曲和狮泉河两大重镇,逐水草而居的牧民过上了都市生活。藏族先民聚居的雅砻河地区,已是街道纵横、楼房林立的泽当镇。
随着路的延伸和扩展,教育、科技、卫生事业也从小到大。全区现有2485所各类学校,18个科研院、所,1006个医疗机构。40年来,国家对西藏基本建设投资98亿元,形成固定资产约74亿元。
一位叫戈伦夫的加拿大学者说:“无论从经济上或是从军事上看,这些公路都将成为变革的最伟大的先驱。”这话有些道理。
在拉萨,在西藏的任何一个城市,如今打开收音机、电视机、电传机,就可得到四面八方的重要信息;走上市场,能买到上海、广州、天津的新潮产品,吃到四川盆地的时令鲜菜。此时,世居高原的人们也可悉心体味到什么叫“四通八达”了!
北京至拉萨的航线是1960年6月开通的。如今西藏有贡嘎、当雄、和平、邦达4个机场,正在使用的贡嘎航空港开通了经成都至北京、上海、广州的国内航班和拉萨至加德满都的国际航线,还开展了国际旅游包机服务。
邮电事业在公路上的得益更大。如今,全区有120个邮电局(所),单程邮路已达14700多公里,县县通邮通报;部分县、市有了自动电话,市话装机总容量21200门;建成了7座卫星地面接收站,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自动电话。以拉萨为中心的有线、无线、卫星、传真相结合的电信网络初具规模。
1977年,一条全长1080公里的输油管线从青海通到了拉萨。十多年来,已向拉萨输油154.62万吨。
40年前连铁钉、火柴都要从外地购买的西藏,如今已经拥有电力、采矿、煤炭、化工、建材、机械、毛纺、印刷、皮革、森工、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国营和集体企业263个,职工26400多人。1990年工业总产值2.35亿元,比1959年增长5.7倍;国家对民族手工业的发展实行了鼓励和扶持的政策,1990年民族手工业产值达到4070万元,比1959年增长32.8倍;1600多种产品中,有12个获国家优质产品奖,有的产品还行销内地和国外。
自治区经济计划委员会主任向阳说:“除去那些丰碑般的建设之外,山谷与草原,也受到了‘路’的强烈辐射,古老而静寂的氛围里渗进了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气息。”
在琼结谷,古代藏王曾经运筹帷幄的青瓦达孜宫殿的废墟与巨大的藏王墓群之间,齐刷刷出现一大片白色居民区,有了新的诗意。
藏王后裔在“哎”谷的拉加里小王朝,也存有冬宫、夏宫的遗迹。它们的周围以及往昔王府没落族亲居住的夏江、夏洛之地,新盖起一片片桔红色的新居。
草原牧民的新居别有洞天。古老的门堆游牧部落,如今定居在新的“门堆村”,太阳能、风能发电,成为藏北草原的新景观。
雅砻河与雅鲁藏布江相汇处,相传藏族先民在那里垦出过西藏第一块田地,如今那里是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一马平川。年楚河畔,1990年又出现了江孜和日喀则两个粮食产量超亿斤的县(市)。
在加麻沟,每到一年一度的建叶寺法会,数千农民身着崭新的呢制藏装、艳丽的五彩围裙,戴着精制的绣花小帽,兴致勃勃地来了。那一张张脸上,见不到愁苦,满是舒心的笑容。
现今桑日县内,那座著名的切嘎寺依然光采夺目,庄园主“阿尼”的宅第成为一所小学。78岁的格桑顿珠阿爸谈起新旧社会的对比非常激动:“旧社会我吃的是野草籽和青稞酒渣炒制的糌粑,现在的人谁知道这个?过去这地方只有几所房子,如今成了百多户人家的村庄。你看,村里人谁还穿补丁衣裳?”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公路又给人们带来了社会主义的商品意识。在路边的一幢大楼里,主人次仁旺堆的女儿正在经营楼下的百货铺。百货铺不但为这个家庭带来财富,也为这个长期闭塞的山村带来了新的观念,村民们学会从这个小铺去窥探外部世界。
雅鲁藏布江南岸的远山之中,立着几条气势磅礴的石砌水渠,其中一条名为“胜天”;年楚河北岸的卡堆卡麦沟谷之中,有几座人工水库,其中一座名为“幸福”。这些名字说明,人们并不仅仅信奉古老教义里的“听天由命”,祈求幸福也不仅仅靠佛祖。
1990年西藏农牧业总产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7.8亿元,比民主改革刚刚开始的1959年增长4.3倍;1990年粮食总产为55.5万吨,比1959年增长3.57倍。谈到变化,农牧民说:“民主改革让我们分到了土地,改革开放又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这是我们西藏的‘两个黄金时代’。”
是啊,阳关大道四十年,西藏各项事业一日千里。这是划时代的四十年!在新的黄金时代,它将发展得更快!(附图片)
题头照片为本报记者 王东摄
在今年藏历金羊新春的喜庆日子里,乃东县克松村有三对青年举行了婚礼,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祝愿奴隶的后代吉祥如意。 新华社记者 觉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