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利益机制与产品质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0
第2版(经济)
专栏:

  利益机制与产品质量
多年来,我们为解决产品质量差的问题,想过许多办法,做过许多工作,也收到一定成效,但仍有不少企业的效果不明显或不巩固。探究原因,见仁见智,其说不一:有“厂长缺乏质量意识”论,有“工人技术素质太差”论,有“企业缺乏严格管理”论等。这些各有道理。江苏吴江新生丝织总厂的经验给人以启示: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办法,是让企业具有追求高质量的良好机制。换句话说,就是要用科学的规章制度,调动企业、职工自觉改善产品质量的积极性。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企业和职工都有追求自己合法利益的权利。例如,企业生产优质产品,需要投入优质原料、更新生产工艺,其成本显然要比原来提高一些;工人在同样设备、条件下,生产一等品比生产二、三等品付出的劳动量要多。因此,只有真正做到产品优质优价,才会激励企业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试想,新生丝织总厂的用户如果不愿对高质量产品适当出高价,该厂千方百计生产优质品的劲头能长久保持吗?生产优质品的工人的报酬与生产等外品的工人处于同一水平,这个企业的优质产品只能是凤毛麟角。这说明,利益机制对企业和职工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都是很强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解决影响产品质量的深层原因,即建立良好的企业分配机制。这也是加强和改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