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红山上的布达拉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0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红山上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建筑在拉萨中心的红山上。这一建筑开始兴建于公元7世纪40年代,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公元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阿旺洛桑嘉措在清朝中央的册封和扶持下,取得了西藏地方的统治地位。1645年,达赖五世向全藏发布了重建布达拉宫的命令,每天迫令7000余名农奴无偿劳动,经过半个世纪的陆续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
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9米,东西长400余米,总面积13万平方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
布达拉宫按颜色分为红宫和白宫两部分,用大小花岗石砌成。从外面看,上百米的高墙平整如刀削,令人叹绝。据说,宫殿东墙是由拉萨一带的石匠砌成,墙角尖若刀斧;西墙由后藏石匠完成,讲求圆滑。传说,从东墙上扔下一整羊,到墙底羊能被劈成两半,从西墙上扔下一个鸡蛋,滚到下面则完好无损。
布达拉宫深入岩层的墙基最厚,达5米以上,往上逐渐收缩,到宫顶时,墙厚仅一米左右。部分墙体的夹层内还注入了铁汁。有趣的是,布达拉宫中还有白玛草(学名柽柳)墙、草坯墙和牛粪墙,独具高原风格。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这一驰名中外的古代建筑十分重视。每年拨专款进行维修。1988年国务院决定拨出专款3500万元,对布达拉宫进行全面维修。
1961年,国务院将布达拉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