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让我们正确认识森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1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让我们正确认识森林
本报记者述评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6月5日又是“世界环境日”,这两个全世界共同纪念的日子,是人们受大自然惩罚后觉醒的“纪念日”。在我国开展全民义务植树10周年之际,本报和国家环保局决定在这两个“纪念日”期间,在人民日报上开展以《森林与生态环境》为题的专家笔谈,希望能有助于人们更多地认识森林,对森林多给一份爱心,对保护生态环境多尽一份责任。
人类毫无节制地滥用林木资源直到危及自身生存时,才开始用一种新的目光,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摇篮——森林。
1934年,美国在发生黑风暴风蚀土壤后,才认识到“毁坏自己土壤的国家,最终必然要毁掉自己”。1953年日本因森林破坏导致数百年来的最大洪水,才悟出“不能治山就不能治国”的道理。1981年我国四川、汉中、东北、广东发生百年罕见的大水,邓小平同志果断地提出,中国林业要上去,不采取有力措施不行……
森林,在维护地球生物圈的稳定与各种生物层序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有的专家把森林比作陆地生态系统的“擎天柱”,有的认为森林是生物圈的“肺”……确实,现在人类遇到的生态危机哪个不与森林有关?温室效应、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沙漠化、水旱灾害……
人类在重新认识森林之前,曾经像儿童玩弄积木一样,随心所欲地摆弄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人们眼里,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了木材生产基地,单一的索取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这是一个悲剧。几百年来,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把经济危机和压力转嫁给森林,林木资源在加速消失。据有关资料估算,在人类大规模开发前的百万年间,因自然和人为作用森林消失了1/3左右;在最近一二百年内,因耗竭性开发又消失1/3左右;现在全世界森林面积仍以每年3亿亩的速度锐减。
这种悲剧在我国也造成了严重后果。新中国成立前的百余年,中华大地在帝国主义者和封建军阀的蹂躏下,丧失了相当于现在全国森林总蓄积量两倍的资源,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惨重破坏。1950年一年中,全国各地水旱灾害接连不断,仅水灾所淹耕地就达1亿亩,减产粮食60亿公斤,受害灾民4000万人。人民当家作主以后,人民政府立即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的方针,由北而南相继展开了大规模的营造防护林群众运动。
40年来,虽然我国人工林面积跃居世界首位,森林工业系统在满足国家建设用材方面作出了贡献,但资源调查表明,全国可采伐的成熟林、过熟林不到本世纪末就将采尽;几十年营造的人工林蓄积量,不足全国两年的消耗量;有1.6亿多亩森林遭受病虫害。
面对世界性的森林危机,各国都在反省。人们发出了“救救地球,救救人类”的呼声。保护生态环境已经形成世界人民的共识。人们正在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国林业问题较早就引起中央的重视。周恩来同志曾经在1966年初说:“我最担心的,一个是治水治错了,一个是林子砍多了”,“16年来,全国砍多于造,是亏了。20世纪还剩下30几年,再亏下去不得了。”正在林业部门准备变革经营管理办法时,又赶上了“文革”动乱年月,森林遭到了更严重的破坏。动乱结束不久,邓小平同志面对日趋严重的自然灾害严肃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
过去10年,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国开展“植树节”活动13年来,先后实施了规模宏大的“三北”、“平原绿化”、“太行山”、“沿海”、“长江中上游”5大防护林体系工程,拉开了全面整治生态环境的序幕;“全民义务植树”开展10年来,近20亿人次履行义务,植树超过100亿株;一批经济学家、自然科学家致力于创建有我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建立起600多个示范典型,为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创造出一套科学方法;有关部门建设起600多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相当于三个半江苏省,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天然“本底”作出了贡献。在这期间,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环境被列为两项基本国策,成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的强盛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仍然要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严峻挑战。“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重温过去,希望能进一步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进一步唤起人们保护森林的责任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