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兵临城下”的威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1
第2版(经济)
专栏:汉正街见闻录

  “兵临城下”的威力
施勇峰 梁盾
当个体小摊在汉正街摆开长龙时,这里的国营、集体商店的一些同志曾发出了惊呼:“这不是让私营经济吃掉公有经济吗!”然而,10年后的今天,他们的担心早已飞出九霄云外了。
谦祥益日用工业品批发站是家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个体户开进汉正街后,“谦祥益”顿时一落千丈。竞争对手一个个成了万元户,它却变成了“负债百万元户”,到1985年,全站累计亏损125万元。职工不服气:“我们不比个体户笨,怎能坐在这里等待垮台关门?”他们开始改革内部经营机制。砸碎了分配上的大锅饭,优化组合在内部形成强烈的竞争态势。还借鉴个体户的经验,大胆调整商品结构,实行薄利多销,灵活经营。结果,从1987年开始扭亏为盈。如今,这家国营批发站已经成为汉正街举足轻重的“大老板”,1990年的销售额达到2370万元。不仅巩固了原有的阵地,还新开了一家绸缎店和高级化妆品商店。集体企业商店贸易公司在个体“兵临城下”后,也冲出困境,去年销售额比1979年增长20倍。
人们懂了:竞争并不可怕。正是在这种竞争的氛围中,国营、集体同个体经济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谁也离不开谁。到1990年底,汉正街的个体户由当初的108户增加到4105户,国营、集体商业则由曾不足百家而增加到381家,销售总额处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地位。
华成公司的同志对我们说:“没有当初个体户兵临城下,就不会有华成的背水一战。过去我们怕个体户,厌个体户,现在还舍不得离开他们呢!”
个体户们则说:国营、集体的牌子比我们硬,资金也雄厚。许多无利可图的小商品,我们难以经营,他们却主动经营,使汉正街的商品丰富起来。没有这根“大柱子”,个体户也撑不起汉正街这个大市场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