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南太平洋上的“甜岛”——斐济共和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1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太平洋上的“甜岛”
 ——斐济共和国
李佑
斐济共和国是南太平洋美丽而富饶的岛国,一百八十度经线从中纵贯而过。为了避免一个国家因分属两个半球而造成时间计算上的混乱,斐济全境被圈入东半球时区。尽管如此,斐济人仍乐意把本国称为“迎来新的一天的门口”。在一百八十度经线穿过的斐济第三大岛塔佛乌尼岛上,设立了划分东西半球的界标,供游人拍照留念。
斐济全国人口七十二点二万(一九八九年十二月),斐济族人占百分之四十八点四,印度族人占百分之四十六点四,此外还有欧洲人和其他太平洋岛屿人,华人约五千多人。
居民信奉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斐济语、英语和印地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斐济属热带雨林气候,境内三分之二的土地覆盖着茂密的热带森林。甘蔗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国内建有四座大糖厂,约百分之九十的蔗糖供出口。一九八六年出口蔗糖五十点二万吨,为历史最高水平。一九八九年斐济糖业公司宣布一项五年发展计划,决定投资一点三亿斐元(一斐元约合零点七美元),使糖的年产量增至六十万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以甘蔗种植为生,糖的出口收入约占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人均占有糖七百公斤左右,是太平洋上的“甜岛”。
传统出口产品还有木材,椰干、椰油、姜、水果等。粮食原需大量进口,因近年来政府增加农业投资,推广农业科技,扩大稻谷复种指数,大米产量已由一九八一年的一点七万吨增加到一九八八年的三点二万吨。
斐济依山傍水,阳光明媚,雨水充足,年平均气温十四至三十摄氏度。各主要岛屿上,既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又有碧浪白沙的海滩,到处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居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秀丽的风光,热情友好的主人,加上颇具规模的交通服务设施,使斐济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旅游业是斐济第二大传统经济支柱。一九八九年接待外国旅游者二十五万人,旅游收入二点八亿斐元,旅游者人数和收入金额都极为可观。
在南太平洋岛国中,斐济的教育事业比较发达。国家实行八年制免费教育。斐济医学院历史悠久,创建于一八八六年。南太平洋大学是斐济同其他南太平洋国家联办的,不仅为斐济本国,也为其他十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校生二千三百多人。该校校长一职由各国领导人轮流兼任。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加尼劳总统和马拉总理组成文人政府。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从一九八九年以来,经济明显回升。一九八九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一百七十七万吨,水产品(主要是鱼罐头)出口五千五百万斐元,都创历史最高水平。一大批轻工产品增加了出口额,填补了国内空缺。一九九○年蔗糖出口量基本恢复到一九八六年的最高水平,旅游收入首次超过蔗糖,成为最大的外汇来源。国家外汇储备一九九○年高达二亿七千四百三十万美元。(附图片)
斐济首都苏瓦市街景。苏瓦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南太平洋岛国的第一大城市。 郑虹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