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从多中看少——关于当前煤炭积压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2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多中看少
——关于当前煤炭积压述评
燮阳 济生
一度紧张的煤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有所缓和,社会上库存煤逐渐增多。有资料说,仅河南一省就积压煤炭1000多万吨,历来缺煤的上海、广东各超库存约200万吨。
我国煤炭是否多了?最近我们走访了有关方面一些负责人、专家和学者,请他们谈谈看法。
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技术咨询中心副主任林开源介绍说,近10年我国煤炭供求关系出现了两次“马鞍形”,说明煤炭供求关系与国民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当经济过热时,煤炭紧张;经济调整时,煤炭缓和。目前有些地方煤炭积压,也是这种“马鞍形”的反映。随着国家经济的逐渐回升,煤炭供求形势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对煤炭生产掉以轻心。
从产量来说,现在我国原煤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1990年生产原煤1.8亿吨。从地质储量看,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9200亿吨,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但人均占有煤炭量却不多。苏联人均煤炭1000吨,美国是2000吨,而我国只有500吨。从世界能源消耗量看,工业发达国家人均达6.09吨,而我国只有0.9吨。建国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占74%以上,仅火力发电每年就要耗煤2000多万吨,这两年每年增长的煤炭有一半被电力用掉了,剩下2000多万吨,各行业还不够分配。
我国广大农村因为没有煤不能搞秸秆还田,保持地力,林区烧木材现象还没有解决。无论从工业建设来说,还是支援农业、保持生态平衡,煤炭都不是多了,都应继续抓紧煤炭生产。
能源部基建司长雷景良说,更值得注意的是,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煤炭生产后劲不足,在今后几年内煤炭可能出现新的供不应求局面。
首先是煤炭结构很不合理。在去年10.8亿吨的产量中,地方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60%,乡镇煤矿产量又占地方矿产量的60%以上。这些年来,地方煤矿尽管出力很大,但条件毕竟比统配煤矿差,产量很不稳定,已开始下降。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到“八五”中后期很可能出现煤炭供不应求的严重局面。
此外,这些年来,矿井老化和报废逐渐增多。预计今后10年报废矿井能力约3000万吨,衰老矿井减产能力1700万吨,合计约5000万吨。“七五”的投入不足,基本建设没有达到原定规模,开工能力只有一半。“七五”前3年开工规模严重不足,可能造成“八五”中期煤炭投产规模下降。
怎么办?除去需要国家输血增加投入外,煤炭生产企业增强造血能力十分重要。能源部计划司副司长杨有根说,为增强煤炭工业发展后劲,必须抓好几项工作。首先是加快新井建设,抓好矿井投产和达产。统配煤矿1981年至1989年投产未达产的矿井共114处,能力约1.3亿吨。这些矿井1990年实际产量只有7600万吨,还有约5000多万吨的增产潜力。第二,抓紧对矿井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工作。要改变技术落后面貌,提高效率和效益。第三,提高单产、单进,提高以采掘为中心的机械化水平,用好管好现有设备,帮助低产队提高产量。
当前,煤炭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是煤价过低,生产条件差,外部条件改善不多。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也要眼睛朝内,挖掘内部潜力。
我国煤炭企业的全员生产效率,每工最低的只有零点几吨煤,而高的则达四五吨。从机械化程度来看,全国统配煤矿只有30%以上,地方煤矿只有15%左右,提高效率和机械化生产潜力是明显的。
另外,综合设备在井下的开动时间平均仅为23%,而美国为60%,有的国家高达90%。今后,主要应当通过加强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把潜力挖出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