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市长电话“三部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2
第4版(要闻)
专栏:

  市长电话“三部曲”
李文彪 吴绍荣
(一)
1988年2月8日,吉林省通化市电视台公布了市长公开电话号码:3046,并晓喻全市人民:从即日起,对于人民群众通过公开电话提出的各项合理要求,市政府要“积极办、热心办、办得好”。
第二天上午,设在市政府督察室的市长公开电话响了。督察员张桂芳一把操起话筒,语音甜美:“这里是市长公开电话,请问您有什么事?”
听筒里传出一个嘎声嘎气的男中音:“你们市政府办公楼是不是挺热乎的?市长们也都住得挺舒服吧?”张桂芳赶忙问了一句:“您的住处供热出现问题了吗?”
对方“嘿嘿”一阵冷笑:“问题?问题有的是,你们给解决么!现如今是该办的办不了,不该办的反能办!”叭,电话撂下了。
此后几天,张桂芳又连连接到类似电话。有的质问:“你们当官的一天屁股不离车,知不知道我们这儿满道是冰,一走一个跟头?”问他是哪儿,却又不说。
这事儿让市长齐秉昌知道了。他若有所思地说:“可以理解嘛!”接着又补上一句:“也是可以改变的!”
过了一段时间,一位居民向“3046”反映,西部小区这几年徒有自来水管不见水。
电话记录转到市长那儿,齐秉昌立刻合上案卷,打电话邀来公用局和自来水公司领导,一起爬上几百米高的西部小区。
不出一周,西部小区自来水管哗啦哗啦地放开了咽喉。
    (二)
市领导果断处理了几件事,“3046”名声大震。可出名也有出名的难处。这不,张桂芳刚登完“水淹住宅”的告急电话,“叮铃铃”,电话又响了。什么动迁后拿不起面积差价呀,殡仪馆的道儿上不去汽车呀,儿女对父母不孝顺呀,一古脑都找市长。光是今年头两个月,“3046”反映的问题就有127项。为此,市政府专门立下一条规矩: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市长和各主管副市长要当天批办,不得过夜。后来又归结为一句话:“马上就办。”工作人员们都记得,无论哪位副市长外出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到督察室,问:“有没有我的电话?”然后坐下来逐页翻看记录本。
“荷边弄水一身香”。市领导的作风,不能不对各职能部门产生深刻影响。
设立市长公开电话的3年中,根据群众反映共立件630个,当日当月或当年办结603个。即使因财力物力不济而暂时解决不了的27个项目,也都被列入市政府议程,统一筹划。
    (三)
不知从哪月哪日开始,“3046”的内容悄悄起了变化。
“喂,工人俱乐部对面那条路灯,这几天上午9点多了还亮着,这得浪费多少电哪!”
“有一个女精神病患者爬到了树上,不少人围着。市里哪个部门是不是出来管一下?”
……
这些前两年在公开电话中无人涉及的内容,如今日益增大了比重。市长们批办着这些记录,眉宇间掩饰不住兴奋:这是不是“马上就办”带来的更巨大、更深远的成果呢!
对于这类“公事”,不用说,市领导的态度更是重视有加——不能给这股好势头浇冷水。
今年1月29日,两居民分别来电话反映,一名豁嘴女婴被遗弃在一住宅过道,好心人抱送收容站,收容站因弃婴太小,不收。连送几家,都没人要。目睹此情的居民焦急地向“3046”求援。一位市领导当即责成副秘书长迅速处理,不能推托。当天,方案拿出来了:由收容站每天出五元钱,雇一名妇女照看孩子。
市长公开电话的连锁反应,市长们始料不及。齐秉昌说,老百姓心里一盏灯啊!这更使我们感到,老百姓的事儿,非办好不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