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心系天下事 迎接新世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3
第5版(理论)
专栏:昆仑杯青年跨世纪的思考征文

  心系天下事 迎接新世纪
莫凡
中国该走什么路?青年知识分子该走什么路?这是广大青年认真思索的两个古老而崭新的相互关联的课题。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把握中国近代的基本史实。
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为了挽救祖国的危亡,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们曾主张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但其结果无不以失败而告终,无法摆脱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
所以说,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绝非是任何个人或外力强加给中国人民的结果。
即使在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探索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上也经历了几多风雨几多周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一代英豪,终于开拓性地走出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一批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果断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上来,使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大国再次焕发出一派生机与活力。十年的改革开放终于使十一亿中国人民明白了一个深刻得近乎简单的道理:搞社会主义,一定要发展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我们当前所面临的是一个不太乐观的国际大气候。美苏的缓和并未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相反却使以前掩盖着的许多矛盾更加昭然于世界人民的面前。海湾战争的爆发及其结局即是很好的一例。东欧剧变及苏联动荡,一方面使我们更加清醒: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与振兴中国;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也使我们面临了一个更加严峻与复杂的国际环境。共产主义运动果真会像西方某些人士所预言的那样以句号结束于二十世纪吗?中国如何在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中顶住西方“和平演变”的压力,使我们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二十一世纪世界民族之林?现实在使每一位中国人沉思。站在世纪交叉点上的我们必须懂得:我们仅仅拥有二十世纪,我们必须努力奋斗,才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应该看到,改革开放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活力的同时,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品经济本身包含着物质利益、效率和价值。西方高耸入云的大厦与穿梭如织的小汽车使人们又一次面临着新的精神选择与灵魂世界的重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理解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摆正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位置,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人们去认真思考和探讨。如果说党和国家在新的改革开放条件下要经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和平演变”的三重考验,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也要经受事业、家庭与物质利益的三重考验。
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背叛家庭,投身革命;解放前夕许多优秀的知识分子是顶着国民党的政治恐吓与物质利诱,宁愿留在国内。而今天,我们青年一代,应以五四时期以来的先辈们为榜样,胸怀美好的理想和信念,心系天下大事,立志振兴中华,担当起跨世纪的这一重大使命。
鲁迅先生一九三三年在会见著名作家肖伯纳时曾幽默地说,我姓周姓鲁,又姓“社”;而我将来呢?可以不姓周与鲁,只姓“社”,因为社会主义不但会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一定会胜利!鲁迅先生又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虽然时代不同了,鲁迅先生的教导仍是这般地催人奋进!既然时代与历史要求我们这一代青年“爱我中华,负重奋发”,我们就要勇敢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只有努力树立起科学的、艺术的、道德的人生观,正确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汲取外来文化中的精华,深入钻研马克思主义,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吸收了当代文明成果并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国家。也只有了解国情、深入工农、深入社会,我们的人生才能找到根基,我们的事业才能得以辉煌!
生活总是不急不缓地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展开给人看,生活也总是在现实中设置出许多障碍与陷阱来考验人们的信心、智慧与勇气,只有那些兼备高尚的信念和一颗始终不渝的心的勇敢者,才能跨过艰难险阻走向美好,走向永恒。青年朋友们,让我们驾起生命之舟,张起理想的风帆,坚定勇敢地驰向人生的目的地,走过今天,走向新世纪!(作者为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二十四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