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加尔各答的微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4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加尔各答的微笑
张虎生
在访问印度的日子里,加尔各答以它特有的神韵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这是一个含蓄地微笑的城市。
行驶在城乡道路上的轿车,无一不打扮得像个新嫁娘。车顶浓笔重彩的广告牌周遭,披挂着五彩缤纷的飘带,低垂的穗梢随风摇曳,如同出阁丽人遮额的纱巾。高高隆起的车头两边是一双用黛色描绘的弯弯秀眉和浅露笑意的大眼睛。更饶有情趣的是,尾部档板上都醒目地画着印度国花水莲的图案,下面写着车的主人自己喜爱的一句话,诸如:“当你犯急的时候,请咽口唾沫。”“好伙伴,再见。”“看到坏事就是好事来临的兆头。”“要以友爱的目光看人。”“微笑会使兄弟更亲密”等等。望着这些叫人忍俊不止的格言警句,不难窥测出加尔各答人纯真而善良的内心世界,一种古老的东方式的智慧之光在闪烁。
民风淳厚的加尔各答人的热情,需要耐心才能体察到。在他们引以自豪的泰戈尔故居参观时,我们深有这种感受。听说中国客人要来,著名的泰学权威萨尔格尔教授老早就在门前等候,握手问好时,他神情是那样地严肃。没有太多的寒暄,他便引领我们赤着脚轻轻走过一个个展厅,像耳语般叙说着这位诗圣辉煌的一生。在同中国有关的展窗前面,他格外详尽地介绍着每个动人的细节。望着他那不苟言笑的庄重神态,我们在肃然起敬之余,联想到一些有声望、有地位的印度人十分注重保持一种绅士风度。可是,走出故居后,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仿佛从某种神圣意境的陶醉中渐次走出的钢琴家一般,沉稳而又动听地讲述他8月份去中国的经历。中国人民对泰戈尔的挚爱之情使他们的心灵为之震撼,他想不到在中国会有那么多朋友热爱泰戈尔。只有印度人民的兄弟才真正理解泰戈尔,因为泰戈尔曾对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抗争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他说这番话的时候,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临别前,他赠送我们每人一束缀满菊花和菖蒲的花束。这花束一直摆放在我们的住室里。
从我们接触到的各界人士那里,我们同样获得了这种不轻易表露的微笑。在当地全程陪同我们的穆克帕迪,精明干练,言语不多,整天见他绷着脸办事。可就在我们送他一把中国折扇的翌日,他破例一早来到宾馆,絮叨着当他把折扇送给夫人时,夫人直摇了半个小时,还打电话告诉她的每个亲朋至友,他的岳父专程赶到他家分享女儿的喜悦。说完之后,他会心地笑了,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一直伴随我们的贾格德是个“沉默的人”。他是当局特地派来负责安全保卫的。在4天的活动中,他总是默默地逡巡在我们的身旁,浓眉下一双深陷的大眼射出两道锐利的目光。告别之夜,我们特意为他要了一杯印度威士忌以表谢忱,这条硬汉子真地动情了,举起杯来一饮而尽,我们终于看到了他的笑容。妻子即将临产的苏尼尔,是邦政府为我们派来的翻译,他于1987年毕业于德里大学中文系,但走出校门后从未用过汉语,只好改行到一家私人旅游公司作导游。这次接到为我们当翻译的通知后,非常高兴。他每天要花两小时换3次车赶到宾馆,却一次也没有迟到。我们告诉他,随着中印两国的友好交往不断增多,他用汉语的机会也将会越来越多。他操着已显荒疏的汉语说:“印度和中国是兄弟,一定会这样,我应该把中文读起来。”说罢,他也笑了,还补充道:“我爱中国,也爱中文,只是过去练习的机会太少啦。说得不好的,你们不要见笑。”
啊!微笑的加尔各答,愿你永远微笑,愿你笑得更甜美,更富有魅力。(附图片)
印度诗圣泰戈尔的故居位于加尔各答市中心的德华尔坎纳德小巷里,图为泰戈尔故居正门。王霞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