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四个指标到底有何不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5
第2版(经济)
专栏:

  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 民生产总值四个指标到底有何不同?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发表后,有读者来信要求对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概念加以解释,我们特请国家统计局的同志对这几个指标概念的含义、异同做如下说明。
这四个指标都是从宏观上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综合性指标,它们的差别在于:(1)包括的部门范围不同;(2)计算的价值构成不同。
    1、工农业总产值
它反映一年内生产的工农业产品的全部价值。在价值计算上是按全值计算的,既包括了原材料、燃料等物化劳动转移的价值,也包括了活劳动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劳动报酬和利润、税金、利息等纯收益)。换句话说,就是以各种产品产量乘上其价格,然后相加,所得结果就是工农业总产值。
我国的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两大部门,工农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要占到80%以上,它们的增长变动大致可以反映出整个经济发展的趋势,且明白易懂,因此,多年来使用得比较广泛。
这个指标的最大缺陷是:它包括了各种物化劳动的重复计算,特别是工业总产值,由于采用“工厂法”计算,工厂与工厂之间的专业化协作越多,重复计算的次数也越多,就全社会来讲,会夸大实际的生产规模和水平。
    2、社会总产值
它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五个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之和,它反映了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物质生产发展的总成果。在包括的经济部门上比工农业总产值宽(多了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三大块儿);在价值计算上与工农业总产值一样按全值计算,包括了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也同样包括重复计算的因素。
    3、国民收入
这里是指国民收入生产额。包括的经济部门与社会总产值一样,包括上述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但在价值计算上,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社会总产值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净产值。
    4、国民生产总值
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包括在国内的和在国外的本国籍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它与前三个指标的区别在于:(1)从包括的经济部门看,它除包括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外,还包括服务业、公用事业、金融保险业、科研文教卫生事业以及国家机关和国防等非物质生产部门,也就是说包括了一个国家的所有部门。因而,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有利于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有利于研究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也有利于进行国际对比。(2)从价值计算看,它只计算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即增加值,不计算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中间产品和支付其它部门的劳务费用等所谓中间投入的价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相当于国民收入加上固定资产折旧;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等于这些部门的纯收益(包括劳动报酬)加上固定资产折旧。
由于目前我国的物耗率还比较高,因此,工农业总产值和社会总产值中所包括的增加值还比较低,也就是说,总产值与增加值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很可能会出现工农业总产值或社会总产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状况。但是,如上所说,由于这四个指标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不能将它们任意对比、任意加减。
                      国家统计局 毛有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