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如何甩掉产品积压包袱——且听北京纺织企业的议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8
第2版(经济)
专栏:

  如何甩掉产品积压包袱
——且听北京纺织企业的议论
王升鉴同志反映长江毛纺织公司产品积压问题的来信(见4月27日本报二版),在北京市的一些纺织企业中引起反响。本报经济部邀请了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系统部分同志,就这个问题座谈。他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甩掉积压包袱是当务之急
李学文(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供销公司副经理):我们和长江毛纺织公司有类似情况。去年全年全系统库存产品价值6.55亿元。今年一季度仍居高不下,3个月上升了4000万元,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产品积压,有质量、品种、价格因素,也有外贸减少收购这个原因。另外,商业的蓄水池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工业增加大批销售人员,天南海北跑还是卖不出去。过去我系统有700名销售人员,现在2200人还不够。
缪水根(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计划处副处长):今年一季度,我们不少企业生产增长,但积压问题并没解决,过去库存够40天周转,现在库存够几个月的。按需定产,一些企业就没活干了。
王仲华(北京第二毛纺织厂副厂长):我厂现在实际库存中低档毛纺织品70万米(正常库存是35万米),还有80万米发出商品,货款收不回来,时间最长的欠了3年。资金周转不灵,企业日子难过。
    积压品不是报废品,按质论价就有市场
郭卫东(北京第二印染厂副厂长):我认为,积压品不是报废品,不一定没有市场。产品有因质量下降、品种不对路而积压的,更主要的是供大于求造成的。近几年北京搞印染布的工厂就有30多家,市场就那么大。还有因棉花调价,产品成本增加造成的积压。我们厂的产品别看积压,质量还不错。只要按质论价推销,不是坑害消费者。积压品也不是没有渠道。外贸不要,大商店不要,农村有人要。就是销售人员少,跑不过来。大篷车下乡,有的被人家轰回来,不让外地产品进去,价格也不准比当地卖得低。
梁奎生(北京市三环毛纺针织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从我公司积压产品看,主要是价格因素造成的。前几年我公司的产品卖得快,大量贷款到国际市场高价买毛,以后毛价下跌,但产品成本难以降下来。1990年公司亏损,就是高价买原料造成的,很少是品种质量问题。
    推销积压产品关键是落实销售政策
王兴华(北京第三针织厂厂长):上边允许企业有促销费,但是不敢用,怕政策变,还有许多检查制约着。企业的同志说,主管部门即使下“红头文件”,允许采取适当灵活措施推销,纪检、法院也不会认这帐呀!工作很难放开手脚。我们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应当有适应这个体制的政策,各方面政策要协调配合。现在国营企业好像被捆上手脚“打太极拳”,这边叫它搞活销售,那边又要填表登记检查请谁吃饭了?大家怎能不心有余悸呢?
王仲华:要扩大推销,国营企业并不是束手无策。促销办法一小时就能弄出几条,但是,能不能落实?上周我们开会,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讲廉政,要填表说明请什么人吃饭了,一是讨论搞活销售,销售费怎么花?说了半天不知该怎么办好。廉政与灵活促销如何协调?
李方甫(北京印染厂副总经济师):现在让灵活推销,我们有顾虑。虽然钱不往自己腰包塞,但让人家查也犯不上。有的同志说,现在感觉有些职能部门与搞活经济、搞活企业像“两股道上跑的车”。当然,灵活办法也不能出圈把人害了。
郭卫东:推销中该不该搞推销费、“辛苦费”?国家要不就规定,谁也不许搞,谁搞谁犯错误;要不就干脆规定几条界限,只要不违法违纪,企业能承受得了就应允许。这样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
陆昊(北京制呢厂厂长助理):我认为允许“回扣”实际是允许受贿。对推销成绩突出的同志,可以采取奖励的办法予以支持鼓励。
李学文:有推销费、“辛苦费”能多推销产品,但容易使商业单位把质次产品收购去,等于工业仓库搬家。现在有些商店的积压品是吃“辛苦费”或叫“回扣”的结果。灵活销售措施可以搞,但多了也不行,多了变成没好处就不推销,非把流通领域搞乱,毁了推销人员不可。靠“好处费”推销积压的产品,结果是老百姓吃亏。
    应当鼓励销售人员积极推销
王仲华:我们厂对销售人员实行“三定一保双零”推销办法,就是定地区、定数量、定品种、保回收货款;没工资、没奖金,给销售人员增加压力。搞了一个月,推销人员很难办,光有压力没有手段,空口说白话,人家不听你这一套。
郭卫东:现在销售人员的地位不能说高,收入也高不过其他职工。企业内部政策向生产第一线倾斜时,但没有销售人员积极推销,产品就卖不出去。去年8月,我厂销售科承包,40多人应拿2.3万元奖金,结果砍两刀,只拿了8000元。销售人员在人们心中总是油嘴滑舌,有的工人说,活是我们干出来的。去年我们要抽4个大学生搞推销,有人说大学生还当推销员?应去搞科技攻关!
梁奎生:这几年销售人员的地位有提高,队伍越来越大。我们公司还是重视销售的,销售人员收入比一线工人高,但给他们再多的权利,他们再有能力,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产品积压不只是推销问题。
陆昊:要正确看待销售部门的地位。不能现在东西多了就说它重要;过几天,东西好卖了,就说它不重要。销售人员的收入也不应高于其它职工。工厂里收入最高的应是产品开发部门、体力劳动最累的部门和关键的技术部门。当然,面临产品积压困难,应当采取更多办法鼓励销售人员努力克服困难,打开局面。
    深化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冷克(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企管处处长):靠提高销售费用促销,短时间内有效,但在供需总量失衡的环境以及现行体制下,不可能根本解决积压问题。现在纺织生产能力过剩,而经济结构调整又很难。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根本解决积压也就不可能。目前,从财政体制看,企业是搞承包,工资奖金与效益挂钩,而处理积压品就要削价,这与企业利益有矛盾,企业不能承受削价损失。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职工不能甩给社会,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就不大。另外,商业部门有自己的利益,不能多收工业部门的产品。总之,改善宏观经济环境,给企业创造条件,让企业真正走向市场,才是根本出路。
陆昊:10年改革,从宏观看有两点变化值得注意:一是宏观调控能力减弱;二是市场调节份额加大。从微观来看,也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企业改革还未真正确立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地位;二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正在老化。宏观调控能力减弱,从毛纺业看,出现阶段性的供给能力大于需求,不论企业使多大的劲,产品也难卖。市场小了,谁有手段谁能卖出去。市场调节份额大了,但没有顺势把企业推向市场,政企分开问题没有解决,企业缺乏充满活力的机制。国营大中型企业设备老化严重,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的能力很弱,资金、设备都制约着调整结构。不加快企业改革就没有出路。
李铭(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党委宣传部长):宏观管理部门加强决策和调控能力,也是解决产品积压的重要方面。去年有的政策措施出台前,缺少可靠的依据、充分的舆论准备,当时我们提出意见没人注意,出台后就暴露了矛盾。今年我们还是提那些意见,有关部门的同志下来大吃一惊,问你们为什么不早说。希望宏观决策增强科学性。符合实际的决策才能指导企业摆脱困境。同时,每一项政策出台要考虑政策的配套,要考虑目前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