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夹缝里的“电磁效应”——广西岑溪县农村电气建设引发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8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电气化之路

  夹缝里的“电磁效应”
——广西岑溪县农村电气建设引发的故事
希殿班 张克
侨乡岑溪,东南面与广东毗邻,北临梧州港,西接玉林市,处在开放区的夹缝之中。这个无缘成为开放区的山区县,目前却成了外商投资的一个热点。
1985年前,岑溪的外向型企业还是一张白纸。尔后,凭侨乡的一点海外关系,好不容易才与“老外”搭上了线。外商进来,开口便问:“你们有没有电?”岑溪人总是响亮地回答:“有”。
的确,岑溪境内群山连绵,30多条大河小溪绿水常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3万千瓦,可开发量7.3万千瓦。是全国第一批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外商的提问,使岑溪人对电这个“先行官”刮目相看,决策者的脑子里也便多了一道命题:岑溪的外向型经济基于电气化。在岑溪,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水往高处流,人往低处走”。前一句的意思是:要想发电,必须将水引到高处,后一句呢,则是对干部作风的夸奖:为了实现电气化,当领导的三天两头往下面跑,有的干脆成年累月地泡在工地上,岑溪人办电的劲头儿,由此可见一斑。如今岑溪县发电装机容量达35301千瓦,年发电量12140万千瓦时。人均用电超过了200千瓦时,达到了全国农村电气化初级阶段达标县的标准。
电气化建设初战告捷,岑溪变成了一个硕大的电磁场。地下的铝、锌、金、银、钛铁、石灰石、沸石、花岗岩等矿藏,以及山上盛产的玉桂、八角、松脂、桂圆肉、竹艺编织等名优产品,立时闪出了金光。外商的投资被逐步吸引过来了。1985年秋,港商罗先生试探着带进15台旧毛织机,租用县松香厂一间房子办起了岑溪第一家来料加工的织造厂。当时,岑溪正闹秋旱,虽然连月无雨,岑溪的工厂依然终日机声隆隆,夜晚的城乡灯火通明。罗老板看在心里喜在心头,他带来的虽然是旧机器,但是生产正常,使他得到了比在广东办的毛织厂更好的经济效益。他的织机很快就由32台、277台增加到500台。这位港商还拉来了香港润生公司的两位老板来共同办厂。
一传十、十传百,岑溪电足物阜的消息不胫而走,美国、菲律宾、新加坡、丹麦、泰国、南朝鲜、香港、台湾等地的客商接踵而至。他们当中,考察岑溪红玉色花岗岩者最多。这里的花岗岩色泽鲜艳,颗粒均匀,堪与世界畅销的“印度红”、“巴西红”相媲美,被誉为“岑溪红”。开发花岗岩要搞机械化,而采石机和加工用的锯石机、磨光机都是“耗电大王”,没有足够的电,休想开机。三个日本商人指着连片的大石说:三个月内,给我们36万立方米荒料,行吗?”结果不到3个月,岑溪红荒料就出现在日本东京花岗岩市场了。目前,全县仅中外合资的花岗岩板材厂就有7家。
岑溪没有煤、石油,更无天然气,但是这地方水常流、电常有。到岑溪来的外商有增无减,投资规模一个比一个大,合作期限也不断延长。今年5月,全国最大的尼龙拉链厂——中外合资广西大荣拉链厂正式投产,前来参加剪彩仪式的客商纷纷议论:“岑溪是不开放的开放县。”人们从岑溪看到了广西的“珠江三角洲”,看到了广西的开放与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