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张老汉三换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4-2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张老汉三换灯
山东大学历史系89级 朱明杰
张老汉家春节安上了壁灯。这消息像长了腿一样,不到半天的功夫,就传遍了这百十户人家的小山村。
张老汉名叫张学富,今年50刚出头,是本镇寨子村农民。他有一手祖传做豆腐的好手艺,周围十里八乡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豆腐专业户。自从农村实行改革以来,他的手艺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这回不说他做豆腐,单表一表他三次换灯的事。
在“大批修正主义”、“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日子里,张老汉有手艺不能用,有劲使不上。那些年,他一家6口人,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打油买盐的钱。家里那盏煤油灯,没有他的批准,谁也不敢点。每天晚上只有等到看不清你我,不时听到人们碰倒板凳的声音时,他才下令点灯。那灯头小得可怜,发着暗淡的光,看啥都只能瞧到一个大轮廓,人从旁边走得急了,就能把灯闪灭。老伴在灯下做针线活,他也总是唠叨个没完,一会说灯头太大,一会又说白天不干偏偏在晚上干。张老汉的吝啬因此出了名。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不能埋怨老汉小气,那时谁家不是把这类开支压缩到最低限度?
农村改革的春风在全国吹起,张老汉自家办起了豆腐铺。凭着他精湛的手艺,不几年的功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随之那盏煤油灯也不知被放到什么角落里去了,他家的里屋、外屋、门前都安上了明亮的电灯。他逢人就说,电灯真是一种好东西,不怕风吹雨打。甭说做针线活,就连脸上的胡子也一根根看得见哩。
春节前几天,我到张老汉家买豆腐,跟他闲聊起来,三拉两扯又谈到了灯上。他神秘地凑到我的耳边说:“听说人家城市里安灯不只是为了照明,还为了装饰房子哪,有红的、绿的、花的,还一闪一闪的,是不是?”我点头说是。“那才叫有派头哩。咱农村就是落后,过去点的是小煤油灯,如今点上不用油的灯有人就心满意足了。”他抬头瞅了瞅在灶房里做豆腐的老伴,话中似有所指。停了一下,他把烟头丢在烟缸里,又说:“我也不嫌你笑话,我也想在我这瓦房里安上几个花花绿绿的灯,一来是装饰装饰这新屋,二来嘛——”他拖了一个很长的后音,“上咱豆腐铺来的人还不更多些?”
张老汉果真安上了壁灯,那柔和的彩灯光照映着高房大窗,给人一种充实、甜蜜的感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