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阅读
  • 0回复

白发女歌王 曲坛金嗓子——记著名鼓曲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12-14
第4版(要闻)
专栏:

  白发女歌王 曲坛金嗓子
——记著名鼓曲表演艺术家骆玉笙
新华社记者 张淑英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一曲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使著名鼓曲表演艺术家骆玉笙再次轰动全国。这在“歌星”、“新秀”辈出的年月,既出人意外又绝非偶然。其盛名之下是过人的才华和多年孜孜以求的积累。
今年77岁的骆玉笙,演唱京韵大鼓艺术生涯已经整整60个春秋。她炉火纯青的艺术,在当今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独占一席,被中国人民和海外炎黄子孙誉为“国宝”。
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她的童年十分悲惨,出生才6个月就被卖给了骆家。养父骆彩武是天津籍的江湖艺人,在上海滩以变戏法演双簧为生。当骆玉笙还在孩提的时候,就跟随养父出入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她特别喜欢京戏,别人唱她就跟着学,唱起来有板有眼。那时,骆玉笙的嗓音出奇地宽厚,没有一般儿童的稚嫩。她被抱到舞台的场面桌上,唱段《三娘教子》或是《朱砂痣》,以招揽观众。戏园子轰动了。骆玉笙从此开始了卖唱生涯。这时她年仅4岁!
17岁时,骆玉笙步入曲坛改唱京韵大鼓,一唱就是60个年头。为了汲取艺术营养,那时骆玉笙经常到台下听别人演唱,是曲艺界有名的“偷艺”艺人。1934年,骆玉笙拜一代鼓王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为师。有了良师指教,骆玉笙艺术上进境神速。她改学京韵大鼓之时,正值刘派(宝全)音韵盛行。骆玉笙却避开坦途,另辟蹊径,博采众家之长,荟萃一身,大胆突破旧有格式,自己装腔谱曲。演唱中着重唱声唱情,逐渐创造出独特的演唱风格,自成一家,蜚声曲坛,被誉为“金嗓歌王”。《剑阁闻铃》、《丑末寅初》、《红梅阁》等曲目,成为她的代表作。她的嗓音甜润,且音域宽厚,高低自然,运用自如,并有优美的装饰颤音。其演唱字正腔圆,说唱时高而不喧,低而不暗,轻而不飘,重而不拙,既有刘派(宝全)高亢挺拔的特色,又有白(云鹏)派委婉的韵味。
新中国成立后,骆玉笙的艺术得到更加自由的发挥和发展。她编新曲,唱新曲,借取京、昆、评、梆、花鼓戏等地方戏曲、南北多种曲艺与新民歌之长,独创新腔,大大丰富了京韵腔调。
近年来,这位皓首老人壮心不已,在艺海里仍然锐意进取。她晚年自创曲调并演唱的历史题材新曲目《和氏璧》,被曲艺界和观众视为佳作。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充分发挥了骆玉笙的演唱风格和功底。“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的旋律悲壮、深沉,真切地唱出了后生的无畏,长辈的慈爱。在唱到“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时,她的感情犹如江河倾泻,把中国人民不愿当亡国奴,和侵略者进行殊死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完全融进了演唱之中。当她第一次与乐队合成时,百余位伴奏人员都为骆玉笙回肠荡气的演唱叫好,奏完时全体伴奏人员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为她鼓掌,掌声持续了一分钟。
1985年,骆玉笙担任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年过7旬的骆玉笙继续热情地为曲艺事业忙碌:时常往返于京津之间,与大家共商繁荣曲艺事业大计和制订演出方案,在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为曲艺事业接班人倾囊授艺;参加各种慰问演出;收台湾弟子桂静文、王友兰,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事业交流……现在,骆玉笙更加珍惜自己晚年的光阴。她说:“为了把我会的东西传下去,为了多给观众唱几年,我十分注意养生之道。我准备唱到80岁时告别舞台,然后以教学为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