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以深邃的历史感把握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2
第5版(理论)
专栏:昆仑杯青年跨世纪的思考征文

  以深邃的历史感把握未来
张国钧
当代中国青年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中华民族的脊梁,要胜利完成跨世纪的历史使命,就要有深邃的历史感。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和艰苦条件下,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了夺取革命胜利,建设新中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了解历史,尊重历史,“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在极其困难的年代,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以深邃的历史透视力,预见和把握着中国的前途命运。这对跨世纪的当代青年仍有宝贵的教益。“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过去、现在、未来是在历史规律中发展的。只有在这种联系中“通古今之变”,才能准确地把握未来。这对一代青年乃至于对整个民族,都是莫大的福祉。特别是要清除多年来民族虚无主义造成的思想混乱,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内聚力,胜利实现跨世纪的飞跃,更要具备深邃的历史感。
第一,在深广的历史背景上,才能深刻地认识现在,准确地把握未来。过去并未消失,它所形成的民族传统在历史变迁中,有很大一部分依然存活于现在,其中有些还会在发展变化中延续到未来。全面地把握我们置身的历史背景,深入认识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的规律,不仅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也有助于在了解历史、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更具体更深刻地预见和把握中国社会的未来。相反,一旦离开了历史背景,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从而丧失了把握未来的有利条件。
第二,正视传统,才能使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中,有效地清除封建思想的遗毒,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激励起跨世纪转变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悠久博大的历史传统中,那些业已丧失历史生命力、阻碍社会发展的历史垃圾,无疑是必须抛弃的;但其中那些蕴含普遍性价值的精华,对于增强民族内聚力,弘扬民族精神,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无疑是宝贵的精神力量,必须尊重和发扬。否则,忽视了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重蹈“全盘西化”与“全盘继承”这两种错误的覆辙。在跨世纪的今天,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中,我们这一代青年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优秀精华及其他民族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实践中进行积极的再创造,才能找到这场革命性变革所需要的精神力量——富于深厚的民族渊源而又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
第三,把握历史发展的轨迹,才能及时而准确地捕捉跨世纪转变中的历史契机。能否从二十世纪跨入二十一世纪这种时间跨度的必然性中,抓住各种有利条件,捕捉各种有利时机,避开各种风险,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胜利地推动社会进步,推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则有赖于全国人民尤其是一代青年的积极努力。为此,从民族传统中寻求借鉴、吸取营养,从中国革命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以科学的态度,对民族传统生成的条件、途径与环节,对民族发展的源流、阶段与规律,对其中各基本要素的生灭、盛衰、兴替等等,都要条分缕析、洞幽烛微。这样深入具体地把握民族传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再加上准确地把握当代世界格局演变的态势和走向,有助于准确而及时地捕捉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在世纪之交的时间转换中,高屋建瓴般地预见未来,胜利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
  (作者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师,博士,三十四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