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有碑共识终焉地——谒日本鹄沼海岸聂耳纪念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1-05-02
第8版(副刊)
专栏:

  有碑共识终焉地
——谒日本鹄沼海岸聂耳纪念碑
张颂甲
我们从箱根折返东京途中,新华社驻东京记者王大军说,顺路寻访聂耳逝世之地如何?我和经济日报驻东京记者姜波都非常赞同这个动议。
我们只约略知道这个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地方在藤泽市南、镰仓市西的鹄沼海岸,具体地点不详。我们驱车沿日本海相模湾东行,下决心一定寻访到我们心目中的圣地。
时近黄昏,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因不识路途,我们只好看着交通图寻路前进。幸好,一轮西下的夕阳,把天空和地面照射得十分明亮,有助于我们前进。“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默默地背诵着《红楼梦》中这两句词。
回想起1987年春,我在昆明曾去西山拜谒过聂耳的衣冠冢,那里清幽恬静,环境优美。黑色大理石碑上,刻着由郭沫若同志书写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九个金字。墓侧有田汉同志诗碑:“一击金陵五月更,故交蕾落几吞声。高歌共待惊天地,小别何期隔死生。乡国只今沦巨浸,边疆次地坏长城。英魂应化狂涛返,好与吾民诉不平。”(个别字可能辨认有错)墓前有特制的永久性的花环,几百盆常青树环绕墓碑周围,墓后是碧绿的苍松翠柏。人们来到这里,在肃然起敬之余,会情不自禁地低声哼起由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那歌声,曾使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战场。现在,她是我国的国歌,已成为炎黄子孙心中的歌。
那么,聂耳捐躯之处又是什么样呢?
我们驱车来到鹄沼海岸。这里的海滨极为宽阔,海滩上杂有岩石,我们下车步行找,颇难行走。海水正在退潮,显得岸边更大了。大海中远处有一岛屿,经打听,叫江之岛。是时海风劲吹,波涛汹涌,茫茫大海啊,何处是聂耳葬身之地?好不容易见到两个日本人,王大军急忙趋前探询,只见他们指指点点,仿佛就在不远处。我们沿他们指引的方向前进,在暮色苍茫中,终于找到了我们渴望找到的地方。
在公路边东侧,竖立有一面石墙,上面没有任何标志,路人不知这是什么所在。周围有些常青的小柏树,里面铺着青石板,背海朝陆,矗立着宽约四米、高三米的花岗石纪念碑,上面刻有日文,因天色转暗,碑文难辨。石碑笼罩着半透明的厚塑料布罩子,就更难于见到碑文了。想来这是为了保护纪念碑免受海风侵蚀而特制的。
纪念碑前,有一块说明文碑,用日文书写,文较长,大意是:1935年7月17日,聂耳于此下水,成为大海不归之客;聂耳1912年生,死时仅23岁。文后署名为藤泽市长、聂耳纪念碑保存会会长叶山峻,立碑时间是1986年3月。
纪念碑西,横卧着一块较小的石碑,上面有郭沫若书写的六个大金字:“聂耳终焉之地”。这是1965年7月17日聂耳逝世30周年时所立。
纪念碑四周是荒凉的海滩,只有风声涛声与之相伴。我们在碑前徘徊良久,感慨万千。
日本友人说,日本有纪念中国两位伟大人物的纪念碑,一是京都岚山周总理的碑,另一是聂耳碑。人们去得多的是岚山,这是理所当然的。不过,我想,无论如何,不能忘记鹄沼海岸这块相当冷落的纪念碑。
在万家灯火中,我们踏上归途,心中百感交集,写成七言八句:
向晚驱车到海滨,
生刍一束吊英灵。
有碑共识终焉地,
报国宁无不了情。
才见冲天张羽翼,
何堪入水忽沉沦。
至今乐曲人传唱,
最是难忘《义勇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